约7680字。
高三一轮复习单元学案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
1·1 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莒南三中 崔义礼
1.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
2. 中国现代诗三首(《再别康桥》《死水》《赞美》)
3. 中国当代诗三首(《错误》《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其他诗歌背诵篇章
(《雨巷》《预言》《窗》《孤独的收割人》《豹——在巴黎动物园》)
一、能力点导航
本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走近诗歌也是文学鉴赏的开始。诗歌是“文学的骄子”,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境界,读诗需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诗歌鉴赏的终极目的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而诗歌的感情往往比较含蓄、隐晦,所以有“诗无达诂”之说。诗歌鉴赏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单元诗歌鉴赏注意点:
1.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
《再别康桥》脱俗的意象、流动的画面,跌宕起伏的音节和轻柔舒缓的旋律带给读者的享受,这是任何散文所难以企及的。而《死水》那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音韵,体现的正是格律派的特点,也是诗歌的基本形式特色。诗歌不仅要分行排列的形式还要有和谐的韵律。音乐性的特点,决定了诗歌的鉴赏要以诵读为入门的主要途径。
2. 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再别康桥》选取纤巧的意象抒发浓郁的感情;以《致大海》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感情变化的过程。诗歌在文学里是最具抒情性的体裁样式。体会感情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理解诗人塑造的形象(意象)。
3. 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
想象一下《错误》中的两个形象,看能否用自己的话描述得比诗歌中更美?比较《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树》为了说明理想的爱情各自运用了哪些意象?相同的意象可能表达不同的感情,而不同的意象也可能表达相同的感情。
4.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歌的主旨和意味。
《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中那种豪放大气、恢弘壮阔的艺术境界是一般的诗人所望尘莫及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充满浩瀚之气,但是其中却包含了一种超出人世的潇洒,同样有一般诗人所难以达到的高度。理解意境实质是理解作者在眼前的客观景物上赋予了什么样的感情,这感情的整体基调、氛围留给读者怎样的感受。能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读诗后的美感享受就算是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如“花鸟缠绵”的明丽鲜艳之美、“云雷奋发”的热烈崇高之美、“弦泉幽咽”的悲凉凄清之美、“雪月空明”的和平静穆之美等。
本单元中的《死水》、《致橡树》、《致大海》、《窗》等都包含了象征的成分。象征是现当代诗歌鉴赏中的重要环节。“没有象征就没有诗歌”,西方人这样说。古代诗歌重视意境,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重视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实际是指示出诗中形象的明暗两个涵义:实者而言就是指诗人所道眼前之景物,虚者而言指眼前景物外蕴涵的与景物有本质相似点的某种品格。鉴赏就是要往形象深处挖掘,指出这种形象暗含的品格。
另外,通过《错误》一诗理解“诗无达诂”的涵义。美感往往来源于模糊,来源于多重的理解。诗人所想与读者所想可能出现极大的偏差,但只要符合自己的美感体验就能引发共鸣,引发美感。
诗歌鉴赏有法可循,但最重要的是读者的审美情趣。方法是死的,情趣和灵性的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的。多诵读,多接触,尝试写作诗歌是培养情趣锻炼灵性的有效途径。
二、基础知识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A组
上阕____ 宫阙____ 百舸争流____ 斧柯____ 挥斥方遒____ 酋长____
峥嵘岁月____ 诤言____ 浪遏飞舟____ 拜谒____ 寥廓____ 棺椁____
斑斓____ 谰言____ 踟蹰____ 踯躅____ 倾圮____ 杞人忧天____
开垦____ 横亘____ 漪沦____ 罗绮____ 漫溯____ 朔风____
佝偻____ 伛偻____ 跫音____ 寒蛩____ 窗扉____ 菲薄____
春帏____ 宫闱____ 深邃____ 隧道____ 山冈___ 岗位____
屏息____ 摒弃____ 饷田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