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030字。
玉溪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语文学科试卷(教学用)
命题人: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应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填涂在规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客观题填涂使用2B铅笔,主观题作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
4.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可折叠、污损、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贴)、胶带纸等,不得在答题卡上乱涂乱画或做标记。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朝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它一心追求中央集权的重生并倾尽全力完善其形式。为使中央集权制产生视觉上的效应,唐朝营造了南北宽8652米、东西长9721米的巨大的长安城,并以此为起点修建了通往国内各地的8条公路、干道,还沿着这些道路设置了呈放射状分布的水路驿站。与此同时,大运河的建成标志着内陆水运时代的到来,东西流向的黄河、淮河和长江被南北相连,作为“东南地区”的特产,低地的米、盐和山地的茶、漆、染料等被运往华北。自然,在交通要道、险关和人口众多的地区,交通业被培育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客商活动范围的扩展。
“客商”是相对于“坐商”(定居的批发商和零售商)而言的,在战国、秦汉时期就因其财力和能力而出名。但他们是通过官市中相当于批发商工会的坐商的“行”来听从政府的管制,因而他们似乎还不是都市中的主角。
南北朝时期,政府开始在黄河下游三角洲的渡口处(津、埭)征税,到了唐代,开始在大运河沿岸调节水位的水门处征税,这显示出应运而生的客商和交通业者势力的抬头。在唐代接近中期的中宗时期,出现了在全社会征收将市场交易税和过路税合二为一的“商税”的现象。759年,开始有了“过税”(商品流通税)。780年开始在府州、县城征收“住税”(入市税、交易税),从782年开始在全国的交通要道及都市征收“过税”,这两者合称“商税”,成为从宋代到清代各朝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也就是说,边远地区商业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使中国全社会开始摆脱六朝时期的自然经济状态,广泛受到商业化浪潮的冲刷。
从唐朝中期开始,在华北的黄河、渭水及淮河流域,从事水路运输的团体都集中在一起,其规模大到政府对其征收过路税的程度。在华中、华南地区,其规模更大,“村市”“墟市”“山市”和“草市”这类被统称为“草市”(山村集市)的定期集市和小市街,在县城之外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种情况在资料中都有记载,是整个社会向商业化、都市化转化的明证。在被节度使们割据了二百多年的唐末、五代时期,草市中规模大的成为“镇”,并成为节度使们敛财的据点。镇和草市合在一起的“市镇”在各地形成。从唐代后期的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及宋代,是被称为“唐宋变革期”的社会全面变革的激变期,发生了作为世俗社会变革的“第一次商业革命”,出现了都市经济增长及市镇普及的情况。
唐朝规定一律实行市制,并配置了“市署”“市令”和“市丞”。伴随着这种新的倾向和节拍,政府在县城以上都市实行的“官市制”,实际上已变得有名无实。这种变化虽可以认定是“官市制”松弛的结果,但更应看到商业活动从城里向外膨胀,其规模已扩大到覆盖交通要路和地方农村的程度。
(摘编自斯波义信《“市”建制的消失及市镇的发展》,布和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客商”出现的时代颇早,财力也很雄厚,但由于受官市中坐商阶层的“行”的约束,在很长的时段里都不及坐商对都市发展的作用强大。
B.唐代开始在大运河沿岸调节水位的水门处征收过税,这显示出客商和交通业者势力的抬头,他们从事米、盐、茶、漆、染料等的贩卖生意。
C.“商税”既包括商品流通税,也包括入市税、交易税,从唐代中期起,逐渐在交通要道和都市征收,成为从宋代到清代各朝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
D.唐代边远地区商业和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使中国全社会开始摆脱六朝时期的自然经济状态,广泛受到商业化浪潮的冲刷。
1.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偷换概念,根据原文,在水门处征收的是“过路税”,而非“过税”,“过税”759年才出现,指的是商品流通税,与过路税不是一个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唐末、五代二百多年间的节度使割据,是市镇出现的直接原因,节度使们也从中得利,直接催生了促进都市经济增长的“第一次商业革命”。
B.中央集权制度也有一定的优越性,如推动大型都市建设,促进全国陆路与水路网络的贯通,从而使得商品运输与贸易大为畅通,这在唐代体现明显。
C.客商活动范围的扩展,客商地位的提高,可谓得益于交通要道、险关和人口众多地区交通业的良性培育,此种情形是顺势而为、应运而生的。
D.“村市”“墟市”“山市”和“草市”这类被统称为“草市”的定期集市和小市街,在县城之外纷纷出现,成为唐中期后政府的商业税收的重要来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朝实行市制并配置“市署”“市令”和“市丞”,政府在县城以上都市实行“官市制”。这种“市”偏指经济范畴的概念,与后代行政性质的“市”不同。
B.唐代大型干道与大型河运相结合,使得商业活动从城里向外扩张,甚至扩展到农村地区,在此过程中,客商地位得到了提升,政府税收也得到了增加。
C.唐代中央集权促进全国交通枢纽得以完善,使得客商阶层活跃,政府借助各种税收积累财富,也让商业的触角四处延伸,草市乃至市镇步步成型。
D.唐代“市镇”概念中,“市”即官市,其建制逐渐有名无实,及至消失,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新兴的经济力量已不是它可以掌控的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材料一: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要求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