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890字。

  浙江省高考的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从内容上说,多属社会科学类文章,有时也兼具自然科学性质;字数一般在1 000字左右。从题型上说,从2012年至2019年,都是两道单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2016年及以前是9分,2017年及以后增加为10分,简答题由3分变为4分。不同的是,2018年和2019年考查的文本为几则非连续材料,但考查的实质不变。
  预测2020年仍会沿袭对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考点涉及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分析概括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思、勾、串”三位一体——快速读文,节约时间
  平时的阅读是为了汲取知识,怡情养性;而应试时的阅读是为了快速地解题得分,所以阅读时抓住关键信息点才是最重要的。平时的阅读,时间不是问题,可以悠着来;而高考时间有限,没法慢慢看。因此需要养成“思、勾、串”三位一体读文本的习惯。
  第一,思,就是宏观思考,在开始读文本前就思考三个问题。
  1.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或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2.行文中作者为突显论点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3.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手段和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立场的,就是文章依照怎样的顺序谋篇布局、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也就是文章是怎样论证的。
  这样带着问题读文,能让心静,心静则神凝。只有平心静气,总揽全局,方能洞悉秋毫,明辨是非,否则,你连文章写的是什么都云里雾里,结果只能雾里看花,越看越花,误入陷阱,不能自拔。只有心静下来了,才能发现细微之处。部分选项信息虽说全都来自原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有的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做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做题时马虎不得,要细之又细。
  思考则心静,心静就能全身心地进入阅读和解题状态,不心浮气躁,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做出判断。
  第二,勾,就是微观勾画。
  在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养成“筛选勾画”习惯。就是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边阅读边筛选勾画关键词句。
  1.关键词
  (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之一等表范围的词语)。
  (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等表程度的词语)。
  (3)已然未然词(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词(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
  (4)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等)。
  (5)表示举例子的词(例如、如)。
  (6)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准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
  (7)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指代词等。
  2.关键句
  (1)从内容上来看,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
  (2)从表达上来看,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如以可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
  (3)从结构上来看,揭示行文脉络的句子,如起始句、过渡句、收束句、指代句等。
  勾画出的这些关键词句,能帮助我们迅速把握文意,甚至会出现某个选项的内容刚好与我们勾画的词句相对应的情况,加快我们判断选项正误的速度。
  第三,串,就是迅速串联。
  迅速串联的目的就是理清思路,把握大意。也就是文本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