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9060字。
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⑴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 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⑵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 ,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⑶这永远 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A.教训 精微 汹涌 B.教导 精妙 奔流
C.教导 精微 奔流 D.教训 精妙 汹涌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我省启动了新一轮征地补偿调整工作,平均标准由现行的每亩32990元,调整到每亩44330元。
B.征地片区综合地价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两部分,其中安置补助费全部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
C.南航湖北分公司地面服务保障部经理介绍,早上已经提前将军运会专用值机柜台增至25个,并增加引导人员,以提高值机手续办理效率。
D.军运会前,武汉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广场,将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隔壁班同学都馋哭了”“不想当厨子的吃货不是好化学老师”“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学习兴趣肯定是激发起来了”……网友的点评,令人忍俊不禁。
B.与印象中的化学课不一样的是,这堂课没有试管、烧杯、酒精灯,只有大闸蟹、奶茶、泡面等美食。
C.拥有“有趣的灵魂”,做一个有趣的人。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这个社交时代的刚需,也是新生代学子们对老师的要求。
D.具体到教师身上,可以这么说,严肃的教师千篇一律,有趣的教师万里挑一。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手机辐射之害有哪些“谣”
关于手机辐射危害人体健康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名美国妇女使用手机7个月后发现罹患脑瘤,且形状与位置和她使用的手机接近。她怀疑脑瘤是由手机辐射引起,并将手机制造商、运营商、零售商一并告上法庭,最后该案以“缺乏切实可靠的科学证据”被驳回。
时至今日,关于手机辐射是否有害的问题,仍然需要科学的辨别。
每天接触手机“有害”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索手机辐射是否致癌。研究纳入13个国家的万余名受试者,其中包括2765例脑胶质瘤、2425例脑膜瘤、1121例听神经瘤、109例腮腺恶性肿瘤和7658例正常对照者。最后的研究结论是:使用手机并未增加罹患上述肿瘤的风险。
目前仍无科学研究证据证明,每天接触手机对人体有害。说手机“有害”,主要是源于对辐射的担心。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摄氏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它们的本质都是电磁波,区别在于频率和波长不同。
电离辐射频率高,波长短、能量大,能够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状态中释放电子,使物质产生电离,从而在穿透人体组织的时候破坏DNA、杀伤细胞、造成机体损伤,同时存在致癌风险。常见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
非电离辐射波长长,频率和能量较低,不会导致物质原子或分子电离。生活中常见的产生非电离辐射的包括微波炉、无线WiFi、手机、雷达、电视、电脑等。非电离辐射不会杀伤细胞或破坏DNA,而是产生热效应,这和晒太阳导致体温升高是同样的原理。
打手机时辐射“骤增”
打手机时人体受到的辐射,的确比不用手机时要强,但这种辐射仍然是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的频率是我们日常接触的非电离辐射的106倍至1010倍以上。所以,即使接打电话时手机辐射量有增大,但距电离辐射还很遥远。举例来说,手机放身边不用时的辐射量,相当于我们用棉花条敲一下胳膊,肯定不会导致骨折;而接打电话时的辐射量,相当于棉花条敲几十下甚至几千下,也同样不会导致骨折。
睡觉时将手机放在枕边,究竟有没有健康风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研究结论。而且,出于伦理方面的考虑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准确的研究结论恐怕也难以获得。
不过,非电离辐射量会随着辐射源与身体距离的增加而锐减。如果把手机放远一点,距离头部50厘米以上,那么辐射量就微乎其微了。
手机辐射是“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下设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包括手机辐射在内的“射频电磁波”划定为2B类致癌物。
2B是什么概念?即射频电磁波与癌症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证据并不充分”。其实,同属2B类的致癌物还有我们熟悉的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腌制、熏制后的肉类致癌级别则升至2A类。由此可见,打手机比撸串、吃烤肉的致癌风险小多了。
事实上,即便是有明确致癌风险的电离辐射(1类致癌物),在生活环境中也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呆在家里不出门,也会时刻受到宇宙辐射及建筑材料的辐射。就连我们每喝一次水、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极微量的辐射剂量。
“射频电磁波致癌”是世卫组织出于谨慎做出的推测,并不代表一种已知事实或结果。
4. 作者认为每天接触手机“有害”的说法是谣言的理由有哪些?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名罹患脑瘤的美国妇女因怀疑其脑瘤是由手机辐射引起而将手机制造商、运营商、零售商一并告上法庭,最后该案以“缺乏切实可靠的科学证据”被驳回。
B.时至今日,关于手机辐射是否有害的问题,仍然需要科学的辨别。
C.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了一项探索手机辐射是否致癌问题的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使用手机并未增加罹患某些肿瘤的风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