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2150字。

  辽宁省建平二高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汉字形体在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草书、楷书的发展岁月中,大体上经历了从图形化到线条化,再到笔划化三个阶段的演变,这个演变过程是一个从难到易、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较规范的进步过程,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不断简化,不断规范化。
  汉字之所以要简化,一方面是由于汉字自身的发展需要。汉字起源于图画,本身就存在着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难认难写的缺点;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汉字的使用者和使用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大,要求汉字能够认写迅速、运用方便,而汉字的复杂繁难却使各种抄写、印刷事务不能快捷。正是在这种矛盾之下,汉字不能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趋速就简。所以,汉字简化是人们在使用汉字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诉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当然,汉字的简化决不是随心所欲的简化,而是要根据汉字规律,逐步地科学地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汉字有规范可循,更利于汉字在全社会的流通。
  汉字之所以要规范化,首先从文字的特性看,文字是代替语言的交际工具,为了适应人们相互交际的需要,必然要求文字使用的规范化。其次,从汉字字形演变和汉字使用看,汉字字形的演变是以产生变异为前提的,无变异就无全部汉字的发展史,而异体的产生是汉字使用者的群众性行为,汉字使用越普及,异体也就越多。但存在过多的异体,将影响汉字在全社会的统一使用。为整理异体字繁乱的现象,使汉字的使用规范化,我国历史上继秦“书同文”以后,每隔几百年就要做一次汉字正字法的整理工作。建国后,党和政府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汉字简化、规范化工作,并建立起了现代的汉字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频繁,尤其是在人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信息时代的今天,文字与社会的关系从未有过如此的密切;同时,伴随着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开办,世界上出现了新一波“汉语热”,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高,规范简化汉字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弃繁就简已成为现在和未来的大趋势。反观国内,社会上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意识仍然不太理想,在一些报刊、影视、商标、广告、牌匾上,滥用繁体字、异体字,生造简化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要求汉字简化的规范化、标准化,比任何时代都显得迫切。
  (摘编自 邓雪琴《关于汉字简化规范化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始终在发展变化,每个汉字形体都有甲骨文、小篆、隶、草、楷的演变过程。
  B.汉字形体不断演变,不断进步,让汉字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使用者最多的文字。
  C.汉字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汉字要简易好用,汉字简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D.异体字在汉字的规范化过程中,总体表现为消极作用,严重阻碍汉字的统一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善于从多角度展开论证分析,如分析论证“汉字简化、规范化”的原因。
  B.文章在分析“汉字简化”的原因之后,又提出了汉字简化的要求,条理清晰。
  C.文章论证“汉字规范化”的原因时,按照从内因到外因的顺序逐层推进分析。
  D.文章尾段立足时代,又联系国内外具体背景,指出了规范简化汉字的迫切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源于图画的汉字,它的发展变化是必然的,从群众中产生的简化字应该得到推广。
  B.文字在使用过程中都有规范和变异两个方面,文字没有统一的规范,就会失去交际作用。
  C.我国每个时期都有汉字正字法,它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如秦朝“书同文”和现代汉字规范。        
  D.汉字的简化和规范化,两者互有联系,相互约束,共同推动着汉字不断向前发展变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