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680字。
专题06 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穿透】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必考内容。所谓“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来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是褒扬还是贬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扬还是反对等。具体体现在句、段、文章中,作者对具体的事、物、景、现象的看法和态度等。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就是作者写作的动机和要表达的认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就是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将语言、语段或全文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总结、筛选和提炼、加工和转化,从而分辨作者对所说事物的歌颂或批评的态度。
作者观点态度的表达,因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别。或明示,直接表明观点态度;或暗示,如取譬设喻,含蓄委婉地抒发感情倾向;或集中议论抒情,一目了然;或散见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这就要求要具有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体不同,表现的形式也不太一样。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议论性散文相对复杂,表现比较零散或含蓄。说明文侧重于客观说明事物或事理,当然作者也会表现出自己的具体观点或态度。记叙文或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主题和思想感情)往往融入对事件的叙述、对形象的塑造、对意境的营造中,显得比较隐晦或朦胧。但是,总有一些显示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词、句、段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应该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把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用准确、简明的文字表达出来,则是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题的热点和难点。有些文段,其中心思想是什么,很难一看就给人以明确的阐释,而作者在文中表现的观点态度则是比较客观的,或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或赞成、批判,或有所保留。另一方面,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所以,近几年来,高考考查这方面的内容就更多一些。
在高考复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下方面: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论述的具体事物、谈论的某个问题或涉及的某个人物的主观倾向,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讴歌什么,批判什么……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来,即明示信息;二是在文中没有明白地说出来,即隐含信息。对这两种信息我们都得在阅读中提取,准确地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非常重要。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通过论点或分论点来表达的,有的则是通过语段的中心句来表达。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包含这样三点要求:(1)能够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2)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观点的原因;(3)能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这三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考生对作者观点态度把握的命题角度。
“分析”与“概括”是两种对应的思维方式: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