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040字。
  第三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破解开卷3题,争取9分开门红
  文本变长,如何速破开卷3道题
  2019年全国ⅠⅡ卷两个论述类文本的字数均在1200字左右,全国Ⅲ卷在1000字左右。文章长度增加300字左右,选项长度有所缩短,信息量的减少使得表述更加集中明了。针对全国卷的新考情,必须及时调整复习方向,认真研究复习对策,按照“逐题剖析、各个突破、提高速度”的原则,力争9分全得!
  2019年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延续了2017年高考的题型变革,在3道题目的命制上,突出了考查的方向性:第1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第2题侧重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突出了对“论述”类文章文本特征的考查;第3题侧重考查依据对文意的理解,对相关观点进行分析判断。题目的难度加大了,造成很多学生失分,特别是第2、3题。
  一、读文提速理论指导——明了速读“三忌”,强化两种意识
  (一)避免速读“三忌”
  速读“三忌”指在阅读时忌讳指读、摆头、复视的阅读习惯。在进行速读时,眼部活动应当是唯一的外部运动。多余的体力活动,不但对阅读没有什么帮助,反而会降低阅读速度。
  1.指读
  在阅读时,为了使注意力集中,常常用手指、铅笔或尺子指着一个一个的字,或者把铅笔、尺子之类的东西放在一行字的下面来阅读。这种方法对初学者或许有点好处,但对一般正常的读者显然是不必要的。用手指、铅笔或尺子指着一个个或一行行字的单纯机械运动会把注意力引向错误的地方,读者在阅读时注意力集中的主要对象应该是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而不是书页上每个字的位置。因此,指读是影响阅读速度的一大毛病。
  2.摆头
  在阅读过程中,由于情绪紧张,或者由于苦思冥想仍不得其解,常出现摆头现象,借助头的摆动,尽量使自己的鼻尖对准正在读的每一个字。这样,当顺着一行字往下读时,会自然地轻微摆动头部。而当回过头来看下一行时,又会很快地把头转回去以便鼻尖再对准书页的左边,这种认为头部摆动有助于阅读的想法是毫无根据的。人的眼部肌肉完全有能力使眼睛从一个字移向另一个字,根本不需要颈部肌肉的运动。这样频繁的摆头动作,当然会大大影响阅读的速度。
  3.复视
  所谓复视,是指读者在顺着一行字阅读时,眼睛常常往回看,这一动作表明他正在理解一个字或一个短语,而不是理解全句。一般来讲,复视是阅读能力差的表现。人人都可能复视,但对阅读能力强的人来说,只是个别现象,而在阅读能力差的读者身上就往往会反复出现。复视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读者遇到了一个生字,或不太懂的短语,需要回过头来看一眼,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若过分依赖复视而成为一种习惯,就会大大影响阅读的速度了。
  (二)先读一条线——整体把握意识
  1.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或逐层概括段意或层意。
  2.要抓中心句和关键句,尤其是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观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明确作者要论证、阐发什么,是怎样论证、阐发的,论点和论据有怎样的联系等。
  3.要把握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论证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如图所示:
  4.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如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围词、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三)未晓且放过,比对再深究——学会高效聚焦意识
  “审、读、标、比”高效聚焦
  1.审,就是审读题干
  2019年选文的篇幅一般在1200字左右,要从标题或出处开始,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方向,再从题干入手,带着题干去阅读文本,阅读就会很有针对性,能够很快达到目的。
  2.读,就是读文本,明确信息角度
  阅读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意。要大致弄清以下方面: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展开?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