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二轮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学案与训练第五章古代诗歌阅读与古诗文默写
2020二轮语文第五章古代诗歌阅读与古诗文默写.ppt
第五章第二节古诗文默写学案.docx
第五章古代诗歌阅读与古诗文默写第一节 古代诗歌阅读学案.docx
考点限时训练28-30.docx
考点限时训练31-32.docx
第二节 古诗文默写
【p58】
1.以考试大纲规定的《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内容为准,逐篇过关。
2.准确理解情境。
(1)理解文段内容,把握句子内涵。情境式默写题要求准确理解文意和句子的内涵,因此在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含意。如2019年全国卷Ⅰ考题:《庄子•逍遥游》中的斥 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此题题干阐释了空缺部分的内涵,补出相应的句子“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即可。
(2)抓住题干的提示信息,理清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特别注意表示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承接关系的句子。如2019年全国卷Ⅱ考题: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此题空缺部分“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前后为并列关系。
(3)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准确筛选相关句子。有的空缺句子跨度很大,需要快速找准信息。如2018年全国卷Ⅲ考题: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第一处空缺“小楼昨夜又东风”位于开头处,第二处空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位于结尾处,需要有跳跃思维的能力。
3.突破重点字词,对于句中的关键字、同音异义字、通假字等,应重点标记,结合字意,记牢记准。同时要注意区分散文中虚词的用法。如2019年全国卷Ⅲ考题: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第二处空缺“一尊还酹江月”一句中,“尊”是通假字,要写本字,不能写成“樽”;“酹”是易错字,要注意其字形。
4.书写工整规范,注意字的笔画、结构,最后查漏补缺,防止不必要的丢分。
……
考点限时训练(二十八)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
C.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就被疾去的轻舟带走了。
D.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参考答案】C(“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就被疾去的轻舟带走了”错误,根据“系舟岳阳城下树”可知,诗人是系舟岸上的,乘舟疾去的是舟上弄歌之人。)
2.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何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用了侧面描写的写法:①都用月夜的美景来衬托乐声,《琵琶行》写琵琶女弹奏结束时“唯见江心秋月白”,以安静的氛围烘托音乐让人沉醉,而此诗写江月清辉也是烘托渔歌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②都用听众的反应来侧面表现乐声的美妙。《琵琶行》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写乐声打动人心,此诗以“听不尽”来写歌声所具有的吸引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九日①水阁
韩 琦②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