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练 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选择题(4份)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练21 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选择题(词语辨析题)+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练22 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选择题(病句修改题)+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练23 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选择题(语言连贯题)+Word版含解析.doc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突破练24 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选择题(标点符号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专题突破练21 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选择题(词语辨析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30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痕》作的序中,更是 地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 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要知,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 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这样的文字, 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
A.一语破的 清贫 偃旗息鼓 竟是
B.一针见血 清苦 销声匿迹 不啻
C.一语破的 清苦 偃旗息鼓 竟是
D.一针见血 清贫 销声匿迹 不啻
2.在下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阐释学的观点是,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阐释不是 ,千方百计地搜索某一种定音的标准答案,从而结束漫长的理论 。即使某个时代的读者达成了评价一部作品的 ,另一个时代的阅读又可能 不同的观点。
A.披沙拣金 跋涉 共识 催生
B.拨云见雾 旅行 共识 衍生
C.披沙拣金 旅行 见解 衍生
D.拨云见雾 跋涉 见解 催生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文学具有源远流长、 的特点。若论文学的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中国文学比肩;若论文学传统的 不断,任何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不能与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一直以丰富的作品、持久的魅力 着全世界。
A.博大精深 绵延 相提并论 滋养
B.博古通今 绵延 齐头并进 滋养
C.博古通今 绵亘 相提并论 滋补
D.博大精深 绵亘 齐头并进 滋补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闻一多看来,不是唐朝成就了诗歌, 诗歌成就了唐朝,故而诗歌成了唐朝的 。第一个从唐诗中选出 之作的当数严羽,他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在严羽打开潘多拉盒子之后,七律桂冠便 ,莫衷一是。
A.而是 标志 独树一帜 言人人殊
……
专题突破练23 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选择题(语言连贯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30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 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铸铁壶,外观厚重朴拙,轻叩仿佛可以听闻咕嘟咕嘟的煮茶声,能更好地烘托熟洱、陈年铁观音等发酵茶的风味;银壶,手工雕刻的繁复花纹盘桓壶身,用它煮茶,洁而不染异味,茶香更和顺韵长。
A.不同材质的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品鉴
B.茶器,适合不同类型的人来品鉴
C.不同类型的品鉴,应针对不同材质的茶器
D.茶器的材质不同,品鉴的类型不同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站在珠海滨海大道上,远远就能望见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 ),正如珠江口老渔民所熟知的一句谚语,“开船要趁涨潮”。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三地深化合作大势已成,珠江口岸将书写新的繁荣传奇。
A.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B.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C.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D.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 。 , 。 , 。 。祭月之举扩展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①且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
②现在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
③月亮崇拜古已有之——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
④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
⑤内心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
⑥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
A.③①⑤②⑥④
B.⑥④①⑤③②
C.③⑤⑥①②④
D.⑥③⑤④①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