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6090字。
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盘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时常充当情感的符号,很大程度上,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可以视为情感的容器。曲折 惊险、悲欢离合、扣人心弦的每一个情节无不带动了情感的波澜起伏。当然,如同文学研究曾经 揭示的那样,叙事作品的故事情节包含了内在的因果关系,例如《水浒传》中有关林冲跌宕起伏 命运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显示了严密的因果关系。然而,故事情节的因果关系同时裹挟于强 大的情感波澜之中,惊心动魄。换言之,单纯的因果关系——譬如,超额的重量压垮了桌子,炽 热的温度导致了燃烧——无法作为故事情节来承担情感符号的重任。
古往今来,许多文学批评家均把文学在情感领域的能量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倡 导“文以载道''或者"文以明道”。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将寄望于新文学开 启民智、改造国民的思想和情感,从而造就现代的文化性格。文学史可以证明,《青春之歌》《平 凡的世界》这些作品的主角曾经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偶像,甚至引起各种程度的模仿。相对来说, 另一些作品是以整体构造形成的情感经验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例如,人们无法从《红楼梦》中 认定某种单一的主题。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式的叛逆,还是贾母、王熙凤式的世事人情,都让 人在百感交集之中经历一次情感的成熟。
由于情感的能量甚至比理性更具策动、号召和教化作用,许多作家更愿意利用文学汇聚积 极乐观的情感。许多时候,文学作品中情感领域的昂扬之气远远超过了严谨的理性分析。古代 社会等级森严,官官相护,尽管民众怨声载道,但是,理性分析并未带来希望的曙光。这时,文学 不仅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包公拯救苍生于水火,甚至召唤出一个超现实的孙悟空大闹天宫, 搅得各路神仙寝食不宁。即使是令人绝望的悲剧,文学仍然能赋予某种特殊的情感抚慰,例如 《窦娥冤》。弱小而善良的窦娥屈打成招,被判斩首,尽管如此,临刑之际她悲愤许下的三个誓愿 逐一兑现: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虽然这种结局仅仅是毫无根据的虚拟,但是,观众的 情感突破了悲愤■的压抑从而获得了释放和满足。
如果说,古代文学之中的积极乐观转向了超现实的神话传奇,那么,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 征是从神转向了人。凡夫俗子,哪怕是一个干瘪的老渔夫也可能在精神层面站到英雄的位置 上,例如海明成的《老人与海》。那一副鱼骨头用理性衡量毫无价值,隐藏于普通人内心的不屈 和坚韧才是这个故事令人怦然心动的真正原因。
流行的通俗文学与真正的现实主义文学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所提供的奇幻情节往
往与历史依据脱钩。从武林高手铲尽天下不平事、穷小子咸鱼翻身成为英俊潇洒的霸道总裁到 普通人大难不死协同外星人掌管宇宙,许多读者如痴如醉,血脉债张。然而,这些情节与当代的 日常生活无法衔接——不仅故事的内容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情感体验的急速衰竭。相对于质 朴的现实主义文学,抛开历史依据内含的理性和常识体系,那些快意恩仇或者花好月圆的内心 体验仅仅是一阵短暂的情感泡沫。
新时期,中国文学力图以情感的形式全面建构这个时代的精神肖像。当然,正如许多作家 意识到的那样,这个时代的变化速度远远超过了认识速度。经济、科技、文化正在从各个方面重 铸这个世界,美与丑、开放与保守、创新与传统等一系列观念发生了剧烈的调整。如何叙述历史 的巨大转型为这个时代的''情义'‘注入新的内容?文学任重而道远。
(摘编自南帆《情感轨迹与时代精神肖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内在的因果关系是叙事作品中故事情节带动情感波澜起伏的很重要的因素。
B. 有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单一主题,所以作品的主角无法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偶像。
C. 在策动、号召和教化作用上理性要弱于情感,所以文学作品中没有理性分析。
D. 新时期,时代变化快,观念碰撞剧烈,文学难有好办法来建构时代的精神肖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紧扣“文学的情感体现”这一话题,并结合了古今文学事例多角度进行论证。
B. 《老人与海》的例子论证了现代文学由神转向人的特征,强调作品中理性衡量的作用。
C. 文章论证文学与历史依据的关系时,将流行的通俗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进行了对照。
D. 文章选取了《水浒传》《平凡的世界》《红楼梦》等读者相对熟悉的材料,论据典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胡适、陈独秀、鲁迅等肯定新文学对于开启民智、改造国民的思想和情感的作用,为现代 文化性格的形成做了贡献。
B. 从文学史看,文学作品要想通过主要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影响读者,那么由整体构造形成 情感经验就是最好的选择。
C. 不管是积极乐观的文学作品,还是令人绝望的文学作品,都能够通过赋予情感抚慰让读 者的情感得到宣泄与满足。
D. 流行的通俗文学脱离生活现实,虽然此类作品有时让人如痴如醉,但这种内心体验的情 感并不长久,也是不真切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几年来,中国动漫行业的繁荣早已有目共睹。大量动漫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诸 如漫画、COS、轻小说、同人画等动漫行业的分支领域,也都获得了不少投资。越来越多的优秀 作品开始大量涌现,整个行业变得朝气蓬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