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10字。

  《静女》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
  1、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化常识。
  2、反复诵读《静女》,理解诗歌,体会感情。
  3、提升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
  教学难点:
  诵读《静女》,理解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提升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剧《静女》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多媒体教学、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迁移训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3分钟)
  由本人的专题讲座《古典文学与爱情》导入,超链接相关课件
  二、教学新课(30分钟)
  (一)了解本文出处,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化常识(5分钟)
  提问:大家学过哪些出自《诗经》的古诗呢?(《关雎》、《蒹葭》、《采薇》等,课件出示)谁能够简介一下《诗经》呢?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现存诗305篇。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是诗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以“国风”为代表,楚辞以“离骚”为代表。“风骚”并称,借指诗文,引申为文采、风采等。)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静女》就选自《诗经邶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