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10字。
审美鉴赏与创造——《百合花》公开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
2.体悟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
一、导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然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老师:《沁园春长沙》和《百合花》这两篇文章都和青春有关。有人说,时代虽然不同,青春的情怀总是动人。如果说《沁园春长沙》中的青春是伟人的豪迈,那么《百合花》中的青春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以小说主人公通讯员为支点,来进行探究。
二、感受与体验
1.假如你是“通讯员”的战友——
“通讯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建国七十周年人物》栏目邀请你给大家说一说他。
生1:我的那位战友是团部的一名通讯员。他很年轻,牺牲那年才十九岁。我最遗憾的是他叫什么名字,我都不记得了。只知道他原来在家帮人拖毛竹,打零工,后来知道解放军是老百姓的部队,为穷人打天下,就义无反顾地参加了解放军。那次战役,为了救一群担架队队员,他扑到了一颗手榴弹上,牺牲了。
1.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张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2.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3.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4.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三、品味与评价
1.通讯员这样的形象有怎样的时代意义呢?
生1:是一个普通青年的代表,还是一个人民英雄的代表。通讯员是富有传统中国气质的青年群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