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60字。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这两首诗虽各有风韵,但由于它们同属行旅诗(羁旅诗)就给我们走进它们提供了一些共同的途径。所以我设计了借助行旅诗的一些解读途径去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读懂它们的方案。在解读过程中我将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这两首诗气韵上的共同特点,让他们明白这两首诗不仅同属行旅诗,而且它们还是盛唐气象的极佳代表。我将教学过程中分为三板块,第一个板块读诗:这个板块要求学生积累五言律诗的停顿规律,感受诗歌节奏之美。第二个板块品诗:在学生了解了行旅诗的相关知识后,我带领学生分析《使至塞上》并引导学生总结这类诗歌赏析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据此自行解读《渡荆门送别》并适时补充相应的答题模板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诗歌。第三个板块:悟读:我带领学生一起发现两首诗都有“笔力雄壮,气象浑厚”的特点,让学生明白这样的诗可谓之“盛唐气象”。最后由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齐读(诵)诗歌结束教学。
教学目标
1.培养朗诵能力。
2.掌握行旅诗相应的赏析方法。
3.积累行旅诗相关知识和“盛唐气象”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学会行旅诗相应的诗歌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
1.朗诵课文,体会感情。
2.掌握行旅诗相应的诗歌赏析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思路
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学会朗读、 品味节奏—— 品读美点、学会方法—— 悟出气象、激情朗诵
预习要求
1. 读课文,读注释。
2. 朗诵课文。
3. 体会诗人情感。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铺垫(1分钟)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情。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清丽,幽雅;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清新、细腻;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悲凉、哀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感受与之不一样的唐诗气韵。先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两首诗,让我们先从音韵上去感受它们。
一、活动一 学会朗读 品味节奏
(一)初读,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准字音,提示学生注意下面字的读音。
燕山、胡骑、汉塞
(二)再读,读准节奏。
投影:五律基本上二三拍,具体到三拍又分为二一或一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