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020字。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二)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史官将宋徽宗列入负面教材,认为他应该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负最大的责任。《宋史・徽宗本纪》的记载就是对宋徽宗的 ▲ :“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今日主流的历史研究者对宋徽宗的评价,基本也是持类似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哪怕是那些对宋徽宗的治国理政很 ▲ 的人,也无法否认他在艺术领域的才华与成就。在当时,金国的皇帝章宗就是宋徽宗的粉丝,他的书法“悉效宣和字(瘦金体)”,他还刻意模仿徽宗的绘画偏好。而在今天,( ▲ )。
传统史官秉承经史观念,强调修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因此容易出现裁剪历史、以是非遮蔽史实、忽视历史丰富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宋徽宗本人就是这种史笔的“牺牲品”。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汉学家伊沛霞女士的《宋徽宗》一书却 ▲ ,立足于史料,呈现了一个立体化而非脸谱化的宋徽宗形象,展现了一名“艺术家皇帝”的个人魅力,读来令人 ▲ 。伊沛霞女士凭借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她更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这种解读有助于我们摆脱单一视角来看待这位个性鲜明的北宋君主。虽然伊沛霞对宋徽宗的某些辩解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但她对宋徽宗的整体还原还是成功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刊之论 不以为意 不落窠臼 拍案叫绝
B.盖棺论定 不以为然 不落窠臼 耳目一新
C.不刊之论 不以为然 别出心裁 拍案叫绝
D.盖棺论定 不以为意 别出心裁 耳目一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他被亲切地称为“胖佶”。
B.徽宗被亲切地称为“胖佶”,他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
C.很多文艺青年也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亲切地称他为“胖佶”。
D.很多文艺青年亲切地称他为“胖佶”,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
3.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伊沛霞女士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西方学术是她解读人物的背景,她更对宋徽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B.伊沛霞女士利用西方学术背景,突破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来解读人物,因此她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C.伊沛霞女士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她是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的。
D.伊沛霞女士利用西方学术背景,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来解读人物,因此她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等,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
B.合从:“从”通“纵”,与六国“连横”之策相对,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C.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指退休。
D.“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礼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