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30字。
《三峡》教学设计
邢台市第三中学 吕会朝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2、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写景重点,了解景物特征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巧妙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三峡,掌握文章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文章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峡》,从多角度了解三峡的美。
二、回顾上节内容:
1、作者: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范阳涿鹿(今河北涿鹿)人。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文笔深峭,在各地“访渎搜渠”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撰成的《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2、《水经注》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在后世散失了,所以保存了许多资料。
3、重点词语
略 阙 自 非 亭午
夜分 曦 襄 溯 虽
奔 素湍 回清 绝巘
飞漱 良 属引 绝
4、重点句子: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各种形式的朗读,教师逐一点评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节奏
2、学生齐读,体会文章
3、男生齐读
4、女生齐读
5、四名同学各读一段
四、品析文章写景特点
通过读文章,我们知道郦道元是从山、水两方面描绘三峡优美景色的。
⑴、下面我们先看看他是如何写山的,学生读第一段思考:
三峡的山有哪些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