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3张,另有教案。
《白杨礼赞》教案
庐丰民族中学 曾传康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及与作者相关的知识;
2、领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清文章的抒情线索;(教学重点)
3、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富有感情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并赏析关键语句;(教学重点)
4、学习象征、对比与及烘托的艺术手法,学习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下面让我共同欣赏歌曲《小白杨》。
歌词: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 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啰喂,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小白杨,小白杨,也穿绿军装,同我一起守边防。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小白杨,小白杨,同我一起守边防,一起守边防。)
歌曲《小白杨》歌中小白杨有何象征意义。归结:象征守卫边疆的战士:象征边防战士的坚强意志等。今天,我们学习现代文学大家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板书:白杨礼赞),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这平凡的白杨树。
揭示课题:本文的题目《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二、作家作品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短篇小说《林家铺子》。《蚀三步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步曲》:《春蚕》、《秋收》、《残冬》。
三、介绍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10月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择富有象征意义的白杨树来托物抒情。明是写树,实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四、初读感知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大毡(zhān) 开垦(kěn) 主宰(zǎi) 诸(zhū) 如 倦(juàn)怠(dài)
婆娑(suō) 丫(yā) 枝 虬(qiú)枝 参(cān)天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晕(yùn)圈 初融(rónɡ)
潜(qián)滋(zī)暗(àn)长 恹(yān) 恹(yān)欲睡 秀颀(qí) 地壳(qiào)
2、解释下列词语。
(1)开垦(kěn):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2)主宰(zǎi):主管;支配。
(3)倦怠(juàn dài):疲劳无力,厌烦的意思。 (4)丫枝(yā):枝桠。
(5)倔强(jué jiàng):性格刚强不屈,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为外力所改变。
(6)婆娑(pó suō):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 (7)虬枝(qiú ):盘屈的树枝。
(8)伟岸:魁梧高大。 (9)傲然:高傲不屈的样子。 (10)宛然:仿佛;很象。
(11)秀颀(qí):美而高。颀,高。这里也有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