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20字。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女作家萧红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而创作的长篇怀人散文(被选入教材有删改)。萧红把鲁迅当作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对鲁迅的为人、性格、日常生活十分了解,所以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的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她用独特的创作手法,撷取心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塑造了一个富有人情味、亲切动人的真实而具体可感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表达了对鲁迅发生内心的热爱与崇敬之情。
  【学情分析】
  本文与《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孙权劝学》一起编在第一单元,是有特殊用意的。了解名人故事,感受名人品格,接受名人“伟岸人格”的教育熏陶,是教学本课的主要目的。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这个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和独立人格、人生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伟人的精神品质对学生心理成长有重有作用。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的过程中领略伟大人物的精神风貌,了解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接受名人伟大人格的教育熏陶,从而培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
  本课为自读课文,我主要采用导读的方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教材实际设计本课教学目标:
  1. 多角度阅读指导,把握本课的主要内容,从而感知生活化的伟人鲁迅。
  2. 师生交流合作,探究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展现人物性格的独特的写法,并学以致用。
  3. 接受名人伟大人格的教育熏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学习鲁迅克己待人、关爱亲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引导学生理解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及接受名人伟大人格的教育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鲁迅的《自题小像》这首诗,由此引出“我心目中的鲁迅”这个话题,学生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今天,我们由萧红的笔触去领略一个别样的鲁迅先生。
  PPT课件出示课文标题,板书——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明确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用作批注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运用抓住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鲁迅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鲁迅的情感;
  3.品读细节,探究抓住细节展现人物品格的写作方法。
  (备注: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这堂课共同完成的目标,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是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一、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呼兰河传》。
  写作背景:萧红对鲁迅的感情非常深厚。鲁迅对她来说是思想上、创作上、生活上的良
  师益友。本文是萧红在鲁迅先生去世三年后写的回忆性文章,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记述。
  【设计意图:学生可能因为鲁迅的文章大多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而严厉的。这些材料让学生先从心理上对人物产生崇敬之心,伟人与凡人的反差,极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研读课文做好铺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