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1790字。
第4周 高考模拟检测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人拥有美好的心境,总是从拥有了淡泊(bó)的心境开始的。淡泊会让人远离浮躁、欲望、诱惑、争斗,心如明镜。相反,奢华会让人掉入可怕的陷阱(jǐn)。
B.有的时候,生活中的琐碎和烦恼会销磨人的灵气,如果你沦(lún)陷其中,就会变得暮气沉沉。不过还好,我们懂得在生活的夹(jiā)缝中寻找心灵的自由。
C.原来,雅趣与物质无关,也与年代无关。喧嚣(xiāo)热闹中,放慢生活的节奏,聆听心灵的召唤,返璞(pú)归真。快乐的源泉,来自生活中一个个雅至的细节。
D.每当想到在茫茫宇宙当中,有那么多如诗如画的山水可以登临(lín),有那么多开满鲜花的景色可以欣赏,有那么多智慧的书卷可以阅读,我胸中顿时情思澎湃(pà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况且动是生命之表示,精神之作用。[甲]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乙]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怎样才能表现“动”?我们拿一张照片《行走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丙]罗丹说:“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其实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积微成著 B.琢磨
C.况且 D.姗姗而去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为了毕业致辞,校长们也是拼了,年年挖空心思,最后就难免落入重形式不重内容,玩弄辞藻,虚伪矫情。对此,有人提出了大学校长应少玩词弄字,多抽出时间上上课的批评。
B.《王者荣耀》作为舆论话题,并没有因为推出防沉迷系统的“三板斧”而变得平静。围绕游戏与孩子、游戏与健康、游戏与沉迷、游戏与教育等为中心的讨论一直在进行。
C.建立制度很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还需要有制约和监督机制,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D.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流失。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我国少数民族的竹乐器中,①,既有横笛,又有竖笛;既有长笛,也有短笛。②,笛子既有用嘴吹奏的,也有用鼻子吹奏的。用途广泛,既可单独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