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70+5730字。

  第三单元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优案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01古义是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02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03更)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04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05怎么样)?”
  曰:“不可,直(□06通“只”,只是,不过)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07通“毋”,不要)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08音ɡ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09这样,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10名词作动词,种植)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11名词作动词,穿)帛矣;鸡豚狗彘之畜(□12音xù,畜养),无(□13通“毋”,不要)失其时,七十者可以(□14古义是可以凭借)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15错过)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6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17古义是这样却)不王(□18名词作动词,称王)者,未之有也。
  ……
  课时优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虽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但具体到人格与气质,却与孔子    。孔子对所受到的打击、侮辱等,对于那些伤害他的或他不满意的人,他不是直接进行反击,他是把对方的恶行或恶德上升到普遍的人性的弱点。从具体到一般,哲学化了,深刻了,他几乎可以说是“逆来顺受”的。
  孟子不一样,他是咄咄逼人、    、无所畏惧的。(    )。
  比如孟子批评墨子的“兼爱”思想是“无父”。他批评杨朱的利己主义是“无君”,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不替君王分担忧愁,那不是眼中无君吗?他接着就大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有人问孟子你为什么好辩?而且辩论时很没有风度,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孟子说难道我就喜欢跟别人辩论?我是不得已,因为现在这个世道太混乱了,人的思想太混乱了,所以我忍无可忍,必须为道义而战!
  孟子不是随口乱骂的,他有两个特点,一是“吾知言”。天下的学问我能够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主张,我知道他们的是非曲直,我对这些思想、观点、立场进行了分辨以后,我明白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所以我要    地宣传孔子的思想。二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正气。孟子在跟别人辩论的时候,不顾别人的感受骂别人。这个人虽然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资格批评你。
  他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也许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让自己与周围人关系很紧张,他更不会背后去使诈坑别人,因为他没有私心,只有公敌。他是为公众的道义这么做,而不是为    。唐代有一个大诗人叫孟浩然,“浩然”是他的号,就是因孟子而取。明代有一个作家叫张养浩,字思孟,字也是由孟子而来。孟子确实太让人敬仰了,中华民族刚性的性格,很多都承自孟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判若两人 一气呵成 义无反顾 蝇头微利
  B.截然不同 一气呵成 当仁不让 蝇头微利
  C.判若两人 气宇轩昂 当仁不让 一己之私
  D.截然不同 气宇轩昂 义无反顾 一己之私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判若两人: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像两个人一样。不符合语境。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