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1360字。

  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3小题,9分)
  ①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祠堂,是古代中国人慎终追远的重要场所,彰显着“敬宗收族、亲亲有爱”的礼之精神。祠堂以血缘之基,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规范礼制,聚族祭祀先人,团结族人,表达共同的精神寄托。
  ②古代的“宗族”,是指有宗子,行宗法制而聚合成的“血缘—政治”团体。宋代程颐倡导士大夫阶层的宗族祭祀,到南宋朱熹制作《家礼》,提出了“祠堂”这一名词,确定了祠堂祭祀的格局。一个家族祭拜先祖,由宗子主持祭祀,叫敬宗;一个家族由宗子率领祭祀共同的先祖,即收族。宋明之后,甚至出现了不设立宗子的“族”。这样一个同族同姓的村落,尽管没有“宗”,仍然可以被称为“宗族”,这个时期的宗族制度,就成了“血缘—社会”团体。敬宗收族,使宗法不仅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共同体,而且成为生者与死者交通的人神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③祠堂的功能之一是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祠堂祭祀有多种,有季祭、节祭等。不管豪门或寒族,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仪式庄严,礼节隆重。祭祀先人是为了教育后人,立约族规是为了惩治违规犯律行为,借祖宗之威,禀祖宗之训。在祭祀中,族长要宣读族规和家训以及族谱,族长在此代祖宗立言,宣讲传统伦理,告诫和惩罚犯错子孙。凡做了错事的族人须站在特定的位置祭拜,寓意“低人一等”,以这样的方式来惩戒不良行为。祭毕,后辈向前辈行礼,族人之间相互行礼,这样,祠堂祭祀就成了一种精神联系的纽带。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家族成员从儿童期就受孝悌之礼等熏陶。祭祀活动既加强了血缘关系,又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从而对族中成员的行为起到榜样或约束作用。
  ④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体现着祠堂的功能,祠堂的静文化(建筑装饰)也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装饰文化作为祠堂文化的载体,涵盖了浓厚的道德观念、地域民俗,无论是家居陈设还是建筑中的雕饰彩绘,又或是牌楼照壁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洛阳新安县吕氏祠堂,照壁上刻画的“龙蛇龟田”象征吕氏族人要勤勤恳恳才能福临;各种各样的墀头“耕读”字样引导后人要辛勤耕作以立身立命,刻苦读书以立德立行。
  ⑤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尤为深刻,祠堂作为整个家族的聚集活动之所,承担的是弘扬祖先美德、传承“孝礼”文化、维系亲情意义等功能。礼仪和道德结合在一起,从而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乃至整个社会,以期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祠堂祭礼,不仅是“情感一道德”性的,而且是“伦理一政治”性的。
  ⑥祠堂作为礼制性建筑,并非是文化虚构,而是从对亲生父母之爱与敬延伸到对祖父、曾祖、太祖甚至整个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尊亲的追溯以及对天地诸神的祭拜,关系着对人伦关系、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的理解。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祠堂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场所。
  B.古时候的人对祠堂祭祀特别看重,在祭祀活动中,既可祭祀先人,还可立约族规。
  C.犯错的族人要受到告诫和惩罚,不许和其他族人共同祭拜先人是对其最大的惩罚。
  D.祠堂之礼体现着一种有秩序的爱,蕴含了情感道德层面和伦理政治层面上的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中提到了祠堂之礼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的作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B.文章第三段运用事实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证“祠堂的祭祀宗族祖先或先贤的功能”。
  C.文章从祠堂的动文化(祭祀)与静文化(建筑装饰)两个方面来论证祠堂的功能。
  D.新安吕氏祠堂照壁的刻画和墀头的文字表明了祠堂静文化暗示或渗透着祠堂的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祠堂融道德、信仰、礼三者于一体,蕴含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寄托。
  B.我国古代,宗族都有宗子,祭拜先祖时举行的敬宗和收族都由宗子主持或率领。
  C.如果我国古代乡村没有祠堂,人们就不会有对宗族真实无妄的伦常宗亲的追溯。
  D.祠堂祭礼加强了血缘关系,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体现了儒家伦理家族观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寇俊杰
  暮春,阴雨。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了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毛驴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了泥坑。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以及后面车上的两个随从一起推车。无奈还是车重人少,力量不够,使足了劲儿也没能把车子推出泥坑。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之地,故有此一问。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然后大家一起重新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寇准再三相谢。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的时候,已是满身的泥水。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