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14090字。

  上海市徐汇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按要求填空。
  ⑴念去去、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⑵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_________ 。(     《苏幕遮》)
  ⑶《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回望历史,感慨沧桑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千里烟波    (2). 暮霭沉沉楚天阔    (3). 久作长安旅    (4). 伤心秦汉经行处    (5).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霭”“阙”。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2.按要求选择。
  ⑴以下不属于《前赤壁赋》写作特点的一项是(    )。
  A.借景抒情,意在托讽     B.主客问答,抑客伸主
  C.整散结合,以文为赋     D.善于取譬,意象连贯
  ⑵“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段话所用的说理方法是(    )。
  A.类比、演绎          B.归纳、对比
  C.类比、归纳          D.比喻、对比
  ⑶以下对“词”这种文学形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词是直接从前代乐府诗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B.词最早产生于民间,中唐以后逐渐出现文人词。
  C.唐代刘禹锡的《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选集。
  D.词的句式长短参差不齐,但基本上在偶句押韵。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以下不属于《前赤壁赋》写作特点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写作特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意在托讽”表述错误,文章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意在抒发作者洒脱的胸怀。故选A。
  阅读《白莽作<孩儿塔>序》节选,完成小题
  ①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