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550+4770字。

  专题能力训练十一 古代诗歌鉴赏(一)
  一、(2019•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题许道宁画①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二、(2018•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二)
  一、(2018•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精 卫 词
  王 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答张十一①
  韩 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上书请求减免关中赋税,因触怒权贵而一起被贬。张十一被贬至郴州临武,韩愈被贬至阳山(今属广东)。张十一在任上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秋日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诗人采用了“纤纤”“艳艳”两个叠词,从形态与色彩上生动描写了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