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40字。
诗歌阅读
第二轮复习
一、古诗类型(体裁)
(一)  近体诗
1、绝句:绝句为四句。从表达方式看前两句多为记叙和描写,后两句多为抒情和议论,只是抒情和描写常常是相结合的。从抒情方式看叫做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好的诗句往往是由实而虚,以实开头,以虚作结,追求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记叙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抒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描写
结尾两句的描写暗寓抒情,诗人久久不肯离去,借长江滚滚逝去的流水来表达自己连绵不绝的思念。
2、律诗:律诗为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
律诗常运用起、承、转、合的手法和四联相对应。
律诗“首联”也叫“起联”“颔联”承笔衔接。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联自然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只概括大概,承笔应点明题意,以开启下文转笔一联。我国元人杨戬《诗法家数》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起笔呼应,上承“颔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杨戬《诗法家数》又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和所感。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势磅礴;颈联慨叹亲朋音信杳然,自己老病无医;尾联写诗人北望秦陇以兵乱未息为忧。诗人在诗中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历代最为传诵的登岳阳楼的名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破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颔联写安史之乱后春城败象,颈联运用进一层转,实仍写安史之乱严重后果尾联结以衰老,通体呼应,和谐一致。转笔推开一步,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胸襟开阔,遂成千古名句。
(二)词:词分为上下阙。上阙多为记叙描写,下阙多为抒情议论。上阙的最后一句或者下阙的第一句往往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词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豪情洋溢。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描绘,把赤壁景象写的雄奇险峻,有声有色。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间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小乔初嫁了”两句,写周瑜的风流英俊,“羽扇纶巾”两句, 写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在谈笑风生中取得赫赫战功。而“故国神游”之后,则抒发自己的感慨。 全篇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合在一起,气势豪迈,历来被认为是苏轼豪放词代表作
(三)元曲:元曲即元代的散曲,最常见的形式有小令(独立的单只曲牌)和套数(以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按一定规则组成一篇)。元曲不仅在形式和格律上迥别于诗词,而且在风格、韵味上自成一家,贵俚俗,尚直露,多谐谑,表现了高度的艺术特色。
最善描写情感,字字从心中道出,恻恻动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