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21780字。

  2020届高三年级阶段性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2019.09
  一、语言文字运用(每题3分,共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教师是作品与读者两个主体间对话的中介,他既要准确地捕捉作者________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还要敏锐地________、及时地接受学生的情绪信号,并娴熟地运用情绪协调技能,将两者情感调整到适宜的距离,从而创造出________、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A. 渗透  探测  物我同一 B. 浸透  探测  物我同一
  C. 渗透  侦察  物我统一 D. 浸透  侦察  物我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渗透: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也指从人缝隙中穿过,还指思想或势力逐渐向其它方面扩展。浸透.泡在液体里以致湿透,也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等。句中指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强调感情熔铸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缝隙,用“渗透”更好,故排除BD;
  探测:指探查某物;确定物体、辐射、化学化合物、信号等是否存在。侦察:为获取敌方与军事斗争有关的情况而采取的行动。句中指文学教师要对学生的情绪信号敏锐地探查,故用“探测”更好,排除CD;
  同一:指一件事物的两种说法观点等实质相同,而表象不一;统一:两件实质不同、表象不已的事物整合起来,成为一件事物。句中指将两者情感调整到适宜的距离,达到情景交融、相合为一的美妙意境。故用“同一”更好,故排除CD。
  故选A。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两首近体诗□内,依诗意、格律而言,最适合填入的词语是
  甲.草色青青柳色□,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
  乙.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好是满江□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A. 黄/尝/偏/涵 B. 凉/长/暗/映
  C. 凉/尝/酣/映 D. 黄/长/衔/涵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 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从颜色、季节特征、爱恨情感、修辞技巧等角度品读词语的差别,看词语是否与语境内容相合,是否与诗歌格律、意境和情感相合。
  甲诗中,“黄”“凉”都与下句的“香”相押韵,但是嫩绿、鹅黄两色写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而“凉”则破坏了春天的美好感觉,显得伤感冷寂,与环境描写的意境不符,故排除BC;
  “尝”与“长”也都与诗句押韵相一致,但是东风不带走愁苦,反而偏偏惹得心中苦恨之情更绵长;而“尝”意为品尝,诗句不是说春日品尝苦恨,而是说“我”苦恨,故“尝”表意不符语境,故排除AC;
  乙诗以“醉”这一传神的诗眼统摄全篇,要展现醉眼中所见夕阳映照下的江面奇景。故用词需要服务于这一中心。“偏”字太平淡;“暗”字色彩氛围与诗句不符;“酣”字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可爱和深情;“衔”字化静为动,太阳落山,作者却觉得是山衔掉了太阳,想象奇特,故排除AB;“映”,有照射之意,写出江水与返照之间相映衬的明亮美好感觉,与太阳落山的色彩意境不符;而“涵”指包含,江水包含、吞没了返照,写出太阳下山时光线一点点暗下去的动态感,与意境相合,故排除BC;
  故选D。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要把握词语大意;第二要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第四要注意音节上是否与上下句押韵。考生综合分析,采用排除法,能很提高准确率。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创作的真实不等于历史考订的事实,________,恰像不能天真地靠文学作品来供给历史的事实。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________,算不得考据,________,所谓穿凿附会;________,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________,抛弃了它的创造的职权。考订只断定已然,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