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80个字。
探究命题趋势,强调“七步”复习
——2006年中考语言的实际运用复习策略
(四川省安岳县千佛乡初级中学校 黄道盛)
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是语言技巧和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言的实际运用的总体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语言的实际运用的具体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简明,就是要简要、明白,就是准确地把握事物的主要脉络,而且尽量去掉多余的话,使用语言要力避啰嗦重复。语言连贯,是指句子与句子之间连接要自然、合理、严密。语言得体,是指说话写文章要看对象(身份、职业、文化修养等)、讲究说话方式(直言或婉言)、适合语境(上下文限制)、讲究分寸、注意场合(如喜庆与忧伤、严肃与随便等不同的场合)和文体特点(如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等。
近年,随着中考命题由单纯地考查知识向以考查能力为主的转变,语言的实际运用的考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命题热点
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有以下几大热点,估计今年这几大热点将保持“高温”。
热点一:活动类
这类考题主要有两大特点:
(一)综合性强。.
如浙江实验区的制作“文化浙江”小册子的主题活动就包括了:①栏目设置;②点击(浙江)文化名人;③遍数(浙江)名优特产。再如黄冈市课改区以“到民间采风去”为总主题,分三个小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①走进家乡名胜古迹;②介绍家乡特产;③探寻家乡节日风俗。
(二)话题热门。
如呼和浩特市以“认识谚语”为主题,南京市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资阳市以调查和纠正社会混乱用字为主题,厦门市以“好店名”为主题,宁夏以“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主题。
这类题主要的表现形式有:1、设计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自己的创意、表现自己的积累、表现自己的情感与观点、表现自己的联想与想象;2、设计具体的话题,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探究成果;3、提供一定的语言材料,要求提炼其中隐含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评价。
热点二:对联类
从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对联考题主要有五种方式:
一是出示上(下)联,拟制下(上)联,如吉林省的根据语境对出“少小离家为异客”的下联。
二是选择与题干要求相一致的对联选项。如长沙市考题就是选择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最接近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