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00字。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品味事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筛选、概括、整合信息,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3.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把握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准确性、生动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情达意。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如果有,自然万物会说些什么呢?会以怎样的方式说“话”呢?请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
  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
  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庄家老汉把田犁。
  引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的诗词或谚语,让学生猜测分析其中的自然现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追问: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引出“物候学”一词(但不做解释),过渡到课文。
  设计意图: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他们一定的成就感,吸引其注意力,同时也提示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物候学的相关知识。
  二、解读课文
  (一)初步感知——我为自然代言
  1.同学自由阅读课文,找出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并且以“当_________(自然现象)的时候,那是‘我’要告诉你________(气候变化、注意事项等)”的格式,以第一人称方式来为自然代言。
  预设答案:
  当杏花开的时候,那是‘我’要告诉你该耕地了。
  当桃花开的时候,那是‘我’要告诉你该种谷子了。
  当布谷鸟唱歌的时候,那是‘我’要告诉你割麦插禾了。
  …………
  2.归纳概括:到底什么是自然的语言?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能够提示人们该如何安排农事,这就像是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环节改变原本乏味的科学概念归纳,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聆听自然之声
  1.我们要如何才能了解自然的语言?
  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物候观测
  2.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去了解自然的语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