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120字。

  古诗词鉴赏专题
  根据(宜昌、荆门、十堰、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湖北省第五届高考测评活动高三)元月调考、湖北名师联盟第一次模拟、沙市中学1月第五次双周练、华大新高考联盟1月教学质量测评汇编而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宜昌市元月调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①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②。
  【注】①此诗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在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所作。②“断送老头皮”意思为断送了老头的性命。尾联典故来源: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不禁大笑,放他还山。苏轼在湖州因作诗被下诏狱,妻子送他出门,皆哭。苏轼回头对妻子说起这个典故,妻子不觉失笑,苏轼于是离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表面上是说自己力量微薄担当重任早感疲惫,衰弱的体质和平庸的才干不堪大用,实际上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相似,都是正话反说。
  B.颔联对仗工整、灵活。既用“以”字的实词义(“做”或“从事”)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文字功力深厚。
  C.“君恩厚”和“戍卒宜”,表达了林则徐对君王的感激与顺从。自己犯罪却只是被贬,这是君主的恩赐,他觉得自己正好去当一个戍卒。
  D.林则徐被贬边疆,临出发之前,却给老伴开玩笑地讲古人的故事,让她吟诵旧诗来送送自己,这是戏言,苦涩之中显出诙谐和豁达。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提供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景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情感。
  【解答】(14)C.“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字面上解释是: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戍卒适宜。表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林则徐抗英有功却被贬伊犁,空有报国之志却 得不到重用,心中自有一股不平之气。这句诗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而不是感激与顺从。
  (15)诗歌注释交代了创作的背景,即“此诗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清政府流放充军新疆,在西安与妻子离别时所作”,可见此时属于诗人想要报国却遭贬谪,处于失意之中,结合首联来看,诗人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这里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诗人想要报国却无门路,流露出失意和愤懑之情;颔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颈联“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诗人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刚”,即“刚好”、“正好”,再结合尾联“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来看,一个“戏”字展现出直面际遇的豁达与乐观。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元月联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霁夜①
  孔平仲②
  寂历③帘栊④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孔平仲:宋代诗人,诗歌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③寂历:寂静冷清。④帘栊:窗帘和窗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