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20字。

  7 土地的誓言
  1.揣摩精彩语句及段落,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多角度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课文言语形式的特色及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有那么一片美丽的土地,那里出产著名的“三宝”——人参、鹿茸和貂皮;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还有参天碧绿的白桦林,肥硕的小鹿,剽悍的马群……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明确:东北!
  正是东北,可是当时间的指针指向1931年9月18日的时候,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践踏了这片美丽的土地,许多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1941年的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十周年,正是日寇全面侵华最疯狂的时候,也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就在这个时候,著名的进步作家端木蕻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也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卫家乡的热情,写下了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①学生认真听老师朗读,画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能够说明喜欢的理由。②通过喜欢的句子感受文中的情感。
  2.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
  要求:①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②读后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
  3.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4.本文的结构看似复杂,实则线索清晰,结构简单。请你简要说说文章结构简单在哪。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战斗!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并峙,又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目标导学二:品味精彩语言,感受家国情怀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明确:从文章看来,这誓言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作者之所以如此表达,估计是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力求简洁,在拟写标题之前更是如此。况且,本文集中笔力写“土地”,将“土地”二字置于最醒目的位置也确实是一种好的选择。
  2.怎样理解“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明确:“泛滥”原义是“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又引申为“坏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