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20字。
2020高考复习提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有 效策略
一、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理解
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张开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解释了其产生的背景,并举例加以阐释,“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从中我们看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针对材料作文(包括新材料作文)的宿构、套作问题而做的探索和改进,主要由材料和任务型指令两部分构成,目的是引导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从而完善考试的考查功能,发挥高考试题的引导写作功能。
对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黄厚江老师认为任务型指令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明确的生活需要,即完成具体的写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文本身,而是为了满足一个明确的生活需要;或者说要完成一个具体的写作任务,则首先要满足一个具体生活的需要。这里的“生活的需要”就是要有具体的生活目的。二是具体的任务项目,是指为了达到目的、 针对性非常强的写作项目。三是真实的写作情境,主要是指写作的时间、空间,写作的条件以及相关人物的社会关系等,写作要求、写作对象和写作意图自然是写作情境的重要因素。黄厚江老师的这种观点,主要是指作文题目中的指令而言的。例如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