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150字。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1、(2018浙江学考)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寡人:古代君王的自称。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句读:句子末尾的停顿。                     君子:先秦儒家著作中常指古代贤人。
  2、(2018浙江学考)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道芷阳间行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2018浙江学考)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远处与天交会。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猪狗吃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检讨。
  C.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于是酒喝得很欢畅,拍打着船舷赞美它。
  D.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只有您会考虑这么做。
  4、(2018浙江学考) 下列对《琵琶行》节选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A.“辞京”“卧病”“地僻”等词语点出诗人也是“沦落人”。
  B.“黄芦”“苦竹”“杜鹃”等意象营造了住地凄清的氛围。
  C.两处问答照应“终岁不闻丝竹声”,写出诗人“无音乐”的苦闷。
  D.春花秋月的美景让诗人暂时忘却痛苦,自斟自饮中独得其乐。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6、下列对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