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24060字。
邯郸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对幸福作了大量论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观。两千多年来,先秦诸子的幸福观被许许多多中国人奉为立身准则和处世圭臬。今天,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我们认识什么是幸福、怎样实现幸福仍然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幸福有着怎样的内涵呢?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贵贱达穷、外在环境持淡泊态度,而更加注重心灵的知足,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于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认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认为,“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以为天下极矣。”“尽伦”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实现个体幸福,“尽制”就是心怀天下为社会谋福利。老子认为,“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强调与别人分享快乐可以使自己更快乐,为别人奉献才能体现自己的幸福。墨子认为,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众人之不爱”,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是“兼爱”,也就是将爱无私地散播于全社会,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贤们看来,一个人即使生计维艰也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操守,不能因为外在诱惑而丧失气节,不能因为外在压力而改变主见。只有这样,才有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先秦许多思想家始终以心中的幸福标准要求自己,即使时运不济、屡遭困顿也不改志向,而是坚忍不拔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因为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他们才会苦读圣贤之书、深究经世济民之道,积极为百姓的幸福谋利解难、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尽职尽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为天下人幸福勇于担当奉献的责任意识,今天仍值得大力传承与弘扬。
(摘编自黄亚果《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真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诸子都认为“乐”即幸福,真正的幸福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发自于内心的。
B. 物质财富对先秦诸子来说,都是要刻意摒弃的,他们注重的是精神的富足快乐。
C. 诸子认为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利于正确幸福观的形成。
D. 孟子“三乐”幸福观涵盖了家庭、品质、事业三个方面,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首段即明确提出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对现实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B. 文章从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志向和责任三方面探讨幸福内涵,思路清晰。
C. 文章以引用论证为主,在列举分析先秦诸子观点主张的同时还运用了对比论证。
D. 立足传统思想文化,服务于现实生活,是本文探讨幸福真谛和内涵的根本目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内涵、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乐。
B. 文章认为贪图享乐、自私自利、易受诱惑、没有操守气节的人难以获得真正幸福。
C. 诸子对幸福真谛的具体理解稍有不同,但是对财富、生命、权力等均持否定态度。
D. 从某个方面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是对诸子幸福观的继承。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题中A项,“先秦诸子都认为”错,原文是“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被称为‘乐’”,不是都认为;
B项“刻意摒弃”错,原文是“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并未刻意摒弃;
C项,“诸子认为”错,原文“这种反对自私自利,主张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的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形成和弘扬正确的幸福观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作者的观点。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期对外公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提出,要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鼓励高校探索在特殊类型招生中增设体育科目测试。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未来将多管齐下,确保高中生能够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周按时按标准上体育课。教育部会不断采取相应措施、完善政策,在学校体育课时保障、教学内容严格监管和学校体育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陆续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