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2230字。

  2019-2020学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是我们表达、沟通和传承记忆的主要工具,也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但是,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甚至生造出一些不伦不类的概念和表达。因而,我们不厌其烦地制定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不过,在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看来,语言的规范纯属多余。他认为,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一种“语言本能”,也就是说,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演化规律,需尽量避免一些人为干预;另一方面,语言的立法者之所以会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规定,是因为他们对现代语言科学一窍不通,并且严重低估了一般人的语言水平。那么,语言的规范真的毫无必要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史蒂芬•平克虽然看到了语言发展和演化的内在规律,也注意到了语言规范对语言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制约和阻碍,但他忽视了规范对于语言的重要性。一方面,语言规范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基本的语言表达习惯、言语技巧和思维体系,维护语言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语言是公共的,语言的发展取决于共同体的存在。
  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认知。虽然每个人都是凭借其先天遗传的“语言本能”或“先天机制”来掌握语言,但这并不代表语言没有或者不需要应有的规范。正如罗素指出的那样,语言具有两个相互关联的特性,一个是社会性,一个是它为思想提供共同的表达形式。如果没有语言,我们就只能依靠感官知觉去获得有限的知识,但是语言却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便利的方法去记忆、存储和推理,能够获取和创造更多知识。混乱的语言极易导致混乱的思维,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而语言规范则有助于提升思维的清晰性与严谨度,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
  按照哲学家约翰•塞尔的观点,学习一种语言,也就是学习如何以言行事,如何以言取效,而这些都是规范性问题。通过了解语言规范,我们可以知道何谓恰当的、有效的或正确的表达,可以区分雅言与俗语,还可以知道如何避免在语言的使用中“以语伤人”换句话说,学习一种语言并不只是学习语法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同时也是学习与之相关的共同体的规范和价值。正如托马塞洛所言,每个人都是在父母、亲友、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教育影响之下学习语言、丰富语言,并进一步扩展使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语言环境对人类学习和使用语言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语言是民族认同的堡垒,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使用一种共同的语言并遵循基本的语言规范,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就中国而言,由于不同方言的差异,在进行跨区域交流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各种沟通障碍。因而,通过一种共同的语言来消除这些沟通和交流上的障碍就十分必要。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石,是维系民族文化血脉的基本条件,语言的规范不仅有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更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虽然语言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和演化之中,但保持其相对稳定,纯洁和规范都十分必要。当然,我们在对语言进行必要规范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选自刘松青《语言规范缘何必要》,《光明日报》2019年3月2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蒂芬•平克认为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和演化规律,而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语言规范,会对语言发展造成制约和阻碍。
  B. 通过语言获取知识,比起依靠感官知觉去获得知识要便利很多,丰富很多;但混乱的语言会影响我们的认知。
  C. 现实生活中常有用语不得体“以语伤人”的现象,这归咎于语言环境,故规范语言应首先从纯洁语言环境入手。
  D. 语言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使用共同语的同时,也应规范各民族的语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从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语言的现象切人话题。然后引出史蒂芬•平克对语言规范的认识,从而引出观点。
  B. 文章引用罗素关于语言的两个相互关联的特征的论述。是为了论述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认知。
  C. 文章以我国存在方言差异,跨区域交流存在障碍为事实依据,论证通过共同的语言消除交流障碍的必要性。
  D.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述结构,第三段至第五段在具体论述时,采用了层层递进的结构,鞭辟入里,逻辑性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人们都是凭借先天遗传的“语言本能”或“先天机制”来掌握语言的,但还是需要制定一些语言规范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完整性和表现力。
  B. 语言是我们表达,沟通和传承记忆的主要工具,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习语法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还要学习与之相关的共同体的规范和价值。
  C. 语言规范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基本的语言表达习惯、言语技巧和思维体系,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有利于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D. 语言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对语言进行必要的规范,就是要限制并逐渐淘汰那些不合规范的语言,阻止新出现的语言对既有的语言规范的冲击。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会对语言发展造成制约和阻碍”表述绝对化,原文是“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制约和阻碍”;
  C项,“归咎于语言环境”不当,曲解文意,原文说“学习一种语言并不只是学习语法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同时也是学习与之相关的共同体的规范和价值”,可见不仅与“语言环境”有关,还有“语法知识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重新审视中国动画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题材的国产动画曾在国内外享有盛名。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诞生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等,或从中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中取材,或采用剪纸、水墨等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审美底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