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10字。
高考诗歌鉴赏之情感强化复习学案
【高考考查方式】
1. 整体感受诗歌情感。
2. 揣摩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3. 比较不同诗歌所含思想感情的异同。
【做题方法回顾】
看标题,看作者,看时代,看注释,看意象,看关键
【课时数】1课时
【真题回顾】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思路解读】
A项解读首联第一句,社会地位低下解读此身虽贱,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解读道长存。B解读首联第二句,“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我们联系杜甫“朱门酒肉臭”就理解是世俗权势,“孔门”我们想到孔子儒家,就理解是精神归依。C项解读颔联,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解读不求朝士致书论。联系大丈夫人格,士大夫精神,可以理解杜荀鹤的正直品格,不卑不亢。D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与干谒诗主旨不符,与士大夫人格风骨矛盾。
【答题技巧】
客观选择项逐句解读,侧重于典故解读与情感理解。
【联系教材】
联系杜甫“朱门酒肉臭”,判断典故朱门含义。
【联系传统文化】
孔子与儒学,大丈夫人格与士大夫精神,判断诗歌主旨。
【联系诗歌类型】
干谒诗主要是考生向有关官员投送诗歌,展示才华,得到重视。运用类思维研判诗歌写作重点与主旨。
答案 D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思路解读】
颈联是两个场景描写,也是典故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