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60字。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朗读、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3.注意朗读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本课为3课时。
  登幽州台歌
  1.易错字
  怆然(chuàng) 涕下(tì)
  2.词语释义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前:过去。
  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文题解说】
  这是一首古诗,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
  【创作背景】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1.感受品味本诗辽阔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2.背诵全诗。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重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全诗。
  【难点】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入⇒资料助读⇒朗读诗歌⇒品诗诗歌⇒总结方法
  导入一:激趣型
  [设计意图] 通过黄金台的引入,让学生的认知产生悬念,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朗读、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3.注意朗读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本课为3课时。
  登幽州台歌
  1.易错字
  怆然(chuàng) 涕下(tì)
  2.词语释义
  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前:过去。
  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文题解说】
  这是一首古诗,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
  【创作背景】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
  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1.感受品味本诗辽阔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2.背诵全诗。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意境。
  2.对古诗词知识方面的知识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重点】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全诗。
  【难点】
  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导入⇒资料助读⇒朗读诗歌⇒品诗诗歌⇒总结方法
  导入一:激趣型
  [设计意图] 通过黄金台的引入,让学生的认知产生悬念,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