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8150字。基础性比较强,适合成绩中等的学生,内容包涵学考内容与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

  城东学校2019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试卷
  语     文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 2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纸上。
  第I卷(阅读题,共43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生活智慧在中国传统中的具体体现。“家本位” 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既没有西方那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不用“上帝造人”解释人的本源,所以,对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 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的问题,中国人就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家本位”文化来回应。林语堂曾指出:“使种族稳定的文化因素之一首先是中国的家族制度。这种制度有明确的定义和优良的组织系统,使得人们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宗系。这种不朽的社会组织形式,被中国人视为珍宝,比任何其他世俗的财产都莹贵,甚至含有一种宗教的意味。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更加增强了它的宗教色彩。对这套东西的意识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心灵之中。”就终极关怀而言,家族已起到应有的作用,但以往的中国家族研究告诉我们,家族还有保障族人生存和在族内扶贫济困的作用,以解决旋人的生存问题。若有能力,它也会兴办家族的学堂,解决族人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从加强凝聚力从而保障其发挥作为社会组织的作用来说,以族人间天然的血缘联系组织起来的家族显然是成本最低的,这使家族成为农耕社会的相对封闭的乡村社区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使家族成为 族人在建立自己关系网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构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时的首选。显然,作为一个属于“私”领 域的社会组织,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 的根本需求,而且从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亲情的环境来满足个人对情感的需要,这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
  自西周以“敬天法祖”理念创立宗法制度,将祭祀权与继承权结合在一起,创建了诸侯臣服天子的大一统帝国以来,家族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织。特别是在明清两代,家族成为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但自清末以来,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受到强烈冲击。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劳动力的流动,家族及其所属家庭与中央政权的联系被削弱,从而增加了当时中国社会结构的不稳固性。精英向大城市的流动削弱了家族的基础,使家族不能承妲原有的社会功能。另外’国家政权建 设的推进和越来越多的在农村地区立足的新型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削弱原本属于家族的权势,最终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农村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宗族制全面走向衰落。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艾革命的胜利导致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家族与宗法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不过,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家族现念与家族活动并没有随着这样巨大的社会与政治变迁而简单消失,而是以其自身的种种特质卷入新的社会与政治形态。家族或宗族的深厚基础在于,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形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先赋的社会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中 的政治意识形态开始淡化,基层政权在农村的组织作用有所削弱。在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这是因为,以血缘关系为主的 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
  (摘编自王善华、孙飞宇《‘‘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家族制度这一社会组织形式有其明确的定义和优秀的组织系统,被中国人视为宝贵的财富。
  B.向祖先表示崇拜的各种礼仪,给‘‘家本位’’文化涂上了宗教色彩,从而使其含有一种宗教的意昧。
  C.家族既可以保障族人的生存问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族入的受教育和发展问题。
  D.家族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能满足个人的根本需求,而且个人从家族中获得资源时成本相对较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自西周以来,家娃经历了由贵族化向平民化的转变,成为中国城乡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织。
  B.自清末以来,由于士绅阶层的衰落和精英向大城市流动,家族就只能承担其保障族人生存和发展的功能。
  C.20世纪中叶,以“敬宗收族’’为目的的家族与宗法制度又一次发生了重大变化。
  D.20世纪80年代,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出现家族组织公开恢复活动或重建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本位”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在家族中的作用很难完全被替代。
  B.其他社会组织也有可能使个人从中获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物质或情感上的帮助,但却无法提供像家族那样的亲情环境。
  C.在中国传统社会,儒教道教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回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这类“终极关怀”问题的只能是“家本位”文化。
  D.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关系网络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这意味着家族文化并未消失。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4~8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