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6300字。

  第四单元质量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一种事物是否为人们接受、认同,就看它是否具有认知的价值与生活的意义。传统节日是在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时间生活传统,它不仅是一个时间段落的标志,在节日之上,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节日传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它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而现代时间体系背后没有本民族的情感和信仰,对我们来说它是纯技术的计时手段。因此,我们对西洋节日没有知觉,却对中国传统节日特有感情。
  ②端午的原始意义是邪驱避疫,但在六朝开始就有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这一传说的加入,表明人们已不满足于端午节俗的原始解释,人们通过对端午节俗的补充与再解释,表达对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物的崇敬,以传承一种爱国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南北分立的南北朝时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社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要保存民族文化,传统节日习俗是重要内容。端午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应该从建构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端午节俗文化。闻一多之所以在《端午考》中强调龙舟的意义,强调龙崇拜,就是要从传统节俗中寻找民族文化的精神依据。虽然他的结论我们不见得同意,但我们认同闻先生的研究意识。
  ③避瘟保健与追念先贤是端午节俗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自六朝之后,一直存在于端午节之中,一直服务于民众的生活。如果要更仔细地看,全生避害的节俗普遍存在于南北地域的民俗社会之中,追念先贤的传说同样流传全国,其中纪念屈原的传说,一般集中在知识阶层,当然在两湖地区,人们纪念屈原的色彩更浓。
  ④从节俗起源看,消灾避疫是端午时节的原始主题,是本真意义的节俗,因此它也是流传最广泛、最持久的节俗。在当代社会端午节俗的这一原始主题,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人们生活在地球上,生存环境仍受到大气气候的变化影响,湿热的夏季仍是难熬的季节,也是传染性疾病高发季节,人们还不能完全避开高温的不适与瘟疫的威胁。期盼生活的顺利与平安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人们也就需要从物质上或心理上得到一种安全的保障,因此处于阴阳二气转换的端午时节,人们必然仍会选择传统的文化手段,来卫护生命。端午传统节俗中的放五色线,门口挂艾、菖蒲或艾蒿煮水洗浴,佩装有药草的香包等等,这些避瘟保健的节俗有着实际的生活辅助意义,所以一度有人将端午节称为“卫生节”。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端午节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在当时那样一个人人自危的时刻,这首民谣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民谣之所以温情、动人,因为它巧妙地传承了端午避疫保健的节俗意蕴,符合当时广大民众寻求精神慰藉的民俗心理。
  ⑤同时人又是文化动物,有自己的族群与特定国家意识,人们不仅需要有基本的物质生存,也需要有文化的延续。文化延续的关键在于族群的延续,要保障族群生命的恒久,就必须有强固的族群意识。屈原等爱国士人所代表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一直激荡在中华大地上,也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子孙不屈不挠地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六朝时期,楚地民众将追悼屈原纳入端午节俗之中,对端午食粽与飞舟竞渡的节俗进行新的诠释。这种诠释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民众历史情感的聚焦,是民众历史观念在节日习俗中的体现。人们已不满足于此前对生活习俗的一般性解释,将节日习俗与历史人物的纪念并联起来,有关屈原的历史传说比较于原始避瘟信仰来说,显然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正是因为有追悼屈原的历史传说的加入,端午节这一平常的夏季节日在唐宋之后逐渐升华为全国性的民俗大节。
  ⑥屈原的故事因为有了端午节的周期性的讲述,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在全球化的时代,在世界文化融汇的大潮中,要守住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民族的内聚力,传承屈原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十分必要。所以我们也就需要特别珍惜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在端午节中开展多种传统节俗活动,将文化传承融入民俗节目中,让人们在端午这个特定的节日中回归传统,在与祖先的对话中,感受我们伟大爱国诗人人格的高尚,增强我们民族意识与文化的使命感,让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在现代生活中延续更新。近年来,湖南岳阳、湖北秭归等地每年都要举办端午龙舟大赛,端午竞渡成为当地民众接续与回归节日民俗传统的重要表达方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端午节表达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信仰,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与用来纯技术计时的现代时间体系有所不同。
  B.端午节俗的两大主题是避瘟保健和追念先贤,千百年来,这两大主题始终并驾而行,共同服务于民众生活。
  C.端午传统习俗中的戴五色线、门口挂艾、菖蒲或艾蒿煮水洗浴,佩戴装有药草的香包,对实际生活有辅助作用。
  D.端午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一般集中在知识阶层,这是人类族群和特定国家意识的体现,有利于文化延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谈传统节日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为下文写端午节的起源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了铺垫。
  B.第②段分析端午节两大主题的由来,引用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中的看法,目的是说他的结论和我们不一致。
  C.第④段与第⑤段是并列关系,分别论述端午节避瘟保健和追念先贤的两大主题与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联系。
  D.最后一段分析在全球化的时代,要特别珍惜纪念屈原的端午节的原因,并呼吁人们开展多种民俗活动来纪念。
  [解析] B项,作者用意是研究端午节的文化要从传统节俗中寻找民族文化的精神依据。
  [答案] B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任何一个民族,包括西洋节日,都不仅是时间段落的标志,而且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与信仰。
  B.全生避害的节俗普遍存在于南北地域的民俗社会中,是本真意义的节俗,流传最广、最久。
  C.端午节的民谣温情、动人,所以它巧妙传承了端午避瘟保健的意蕴,符合民众心理需求。
  D.将节日习俗与纪念历史人物并联起来,可以增强民族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民族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办会目标是“世界园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
  时代特色:2019年北京世园会将充分汇集世界各国最新的园艺创新资源,充分展示人类科技文化创新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进入新世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