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古代诗歌比较鉴赏.docx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docx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古代诗歌阅读基础知识.docx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docx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docx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docx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docx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中较为常见的题型,命题者提供多首(多为两首)内容相关的诗歌,要求考生阅读后对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鉴赏,在选择题和简答题中都有体现。从语料选择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首诗歌课内外比较鉴赏。这类题选择一首课外诗词语料,设题时,选择一个考点与考生课内学过的诗词语料进行比较阅读。近几年以这种题型为主。二是两首课外诗词的比较鉴赏。这类题两个语料都来自课外,命题者选定考点进行命题考查。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鉴赏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方面设置题目。设题上基本是遵循“寻同求异,辨同析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把握住比较鉴赏的方法——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之法。
诗歌形象比较
诗歌形象的比较鉴赏往往考查不同诗歌中对同一形象(意象)的比较,其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主要是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
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 鸪 天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 一种道经的名称。
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与陶渊
……
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诗人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答案]C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作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970-105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2.(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从高考卷考查情况来看,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
(1)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篇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词中的某一个字、某一个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
(2)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古代文人的思想脉络
兼济天下 功成
思想
寄托国家起用良将卫国的理想
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远大抱负,身处逆境、孤危,但仍有力挽狂澜的坚定信念
报国无门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仕途失意,怀才不遇
独善其身 高洁
品质
高洁,高雅脱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正直,有气节(节操),不摧眉折腰事权贵
坚贞不屈
隐逸,闲适
功成身退 身退
思想
万念俱寂的出世思想,“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
不喜世俗束缚,厌弃官场黑暗
古代文人的情感脉络
喜
对自然 对自然山水景物的热爱,对春夏秋冬的喜欢
对人生
隐逸生活闲适、自由
政治得意,功业有成
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
悲
对国家
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
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
对人民 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
对亲人 相思不得相见
对友人 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相思、挂念、担忧
对历史
昔盛今衰,王朝兴替
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未酬等
对人生
不得志,仕途失意
人生短暂,年华易逝
年华已老,壮志未酬
客居他乡,孤独寂寞
人生无常,伤春悲秋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诗人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