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散文阅读(4份)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散文的探究.docx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docx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意.docx
2021版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讲义:整体感知 把握结构思路.doc
鉴赏散文表达技巧及语言特色
一、鉴赏表达技巧
散文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手法,主要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而服务的。表达技巧这一考点综合性较强,有时考题可能同时涉及多种表达技巧,同时还与品味语言结合在一起。因此,考生需要建立一个表达技巧知识库(见本节附录)。
1.常见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比拟 色彩鲜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点代面。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制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设问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 用疑问句表确定意思,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引用 引用神话故事,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体现浪漫主义色彩;引用历史故事,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增加文章情趣,提高文章趣味性;引用诗词名句,增添文句意蕴和表达效果,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说服力。
2.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作用
叙事手法
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呼告抒情,便于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 较为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叙述方式
顺叙 可以使叙述事件有头有尾,文章条理清楚,读起来顺畅。
倒叙 可以造成悬念,抓住读者,突出主题,使故事波澜起伏。
插叙 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叙述曲折有致,可使内容衔接更紧密,照应更周严。
平叙 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描写手法
直接描写
肖像描写 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行动描写 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语言描写 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心理描写 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
散文的探究
一、散文探究的相关知识
探究是指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通过对阅读文本进行研究、探讨、分析、整合等,进而提出疑问、建议、评价等。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把握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抓住“情”和“理”两个方面去探究。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在把握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题目的出题方式较多,往往要求考生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考生对问题本身有深入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其考查角度主要有主旨意蕴、手法技巧、时代背景、写作动机等,设题方式也多种多样。
二、散文探究题分类分析
句子和段落作用的探究
1.探究散文中句子和段落的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内容上,深刻寓意或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化等。
(2)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突出上下文的什么内容)。
(3)表达效果上,艺术手法的运用及给读者的感受等。
2.散文中句子和段落的作用常考的有以下几类:
(1)句子和段落位于文章的开头
①点明主旨,领起全文(下文)。
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2)句子和段落位于文章的中间
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②由上一轮叙述转向下一轮叙述。
③由写意转向抒情。
④由正面描写转向反面描写。
⑤领起下文或总结上文。
⑥如果是比较长的段落,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形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3)句子和段落位于文章末尾
①首尾呼应或总结上文。
②照应开头或深化(揭示)主旨。
③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4)反复出现的句子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照应等作用。
③在表达上,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一唱三叹之效。
(5)插入段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生、正反对照、递进烘托等关系。
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
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6)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
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句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
1 文章第二段写作者不喜欢喝红茶、花茶,有什么作用? (文本见p479《茶之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作者不喜欢喝红茶、花茶,是为下文做铺垫。红茶如酒,花茶的香是外加的,都不是茶的本色,真味。这就和下文表现绿茶的绿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