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21300字。

  浙江省名校联盟2020年新高考研究语文卷(三)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个奋发有为、砥砺前行的年代,我们都是追梦人,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只管撸(lū)起袖子加油干,着(zhuó)力将个人追求熔铸于中国梦中。
  B.白居易的讽喻诗自然都是些有裨(bì)于政事的说教,而他写闲适诗也要拿“知足保和”之意劝诫(jiàn)他人,并向大众传授他如何得大自在的心诀。
  C.中美双方不应设置壁垒,而应摒(bìn)弃零和博弈的旧思维;不应任由无耻
  谰(lán)言泛滥,而应秉持发展的眼光,为两国关系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D.托尔斯泰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zī),覆盖两颊的长髯,朝上倒竖的眉毛,一绺绺灰白的鬈(quán)发,看起来颇有长者风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和字形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解答】A.“不弛于”中“弛”应改为“驰”;
  B.“劝诫”中的“诫”应读作“jiè”;
  C.“摒弃”中的“摒”应读作“bìng”;
  D.全部正确;
  故选:D。
  【点评】同音字的三种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嘹亮”的“嘹”与“撩拨”的“撩”,都属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高考中已多次出现。如把“部署”写成“布署”,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殴打”写成“欧打”等。
  3.音同义近,这类读音相同、意思相近的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判断时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却极大。
  例如:“鹊”与“雀”就曾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还有如“水蒸气”极易误写成“水蒸汽”,“销毁”误写成“消毁”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一个叫李仁志的中学生对着同学讲述自己的妈妈是外卖配送员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甲】尽管这只是一档节目,但一个男孩敢于向外人介绍母亲“卑微”的工作,表达对母亲的职业身份恰如其分的认同,还是需要足够勇气的。李仁志不但没有因母亲是一个外卖配送员而嫌弃她,而且在社会偏见的刺激下更加心疼母亲,这样的孝心可赞可叹。在关于外卖配送员的价值迷思亟须破解的背景下,李仁志呼吁大家用正常的眼光看待母亲的职业,这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乙】“我妈妈是外卖配送员”之所以能看哭很多人,一是李仁志的演讲体现了对一个平凡职业的正确认知,二是作为一个孩子,对于母亲的职业,李仁志一直保持着由衷的坦诚与体面感。【丙】自始至终,李仁志自尊,不煽情,所谓“少年感”,大概就应如此。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恰如其分      B.而且       C.亟须        D.难能可贵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分析】(2)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