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课件+试卷含答案+学案(10份打包)苏教版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练习苏教版.doc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1高考体验课件苏教版.ppt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阅读技法“三读法”快速读懂高考传记文言文教学案苏教版.doc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阅读技法“三读法”快速读懂高考传记文言文课件苏教版.ppt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1高考命题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学案苏教版.doc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1高考命题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苏教版.ppt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1高考命题点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迁移运用巩固提升苏教版.doc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2高考命题点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案苏教版.doc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2高考命题点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苏教版.ppt
  (浙江专用)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32高考命题点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迁移运用巩固提升苏教版.doc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历览前贤国与家,披文入情悟精华
  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根据高考试题的结构,先从“实词和虚词”这两个考点入手,这两个考点既是浙江高考的热点,也是文言文翻译题评分时的采分点,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然后,重点突破“概括分析”和“翻译”两大考点,这两个考点是热点,也是难点,所以重点突破。最后,再突破“断句”,这个考点考查的是考生的句读技巧和积累,因是主观型断句,故难度较大。为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特地开设“阅读技法”,了解“传记”阅读的相关知识,还增加了“文化常识”的储备,以弥补考生文言阅读的短板。这样安排,应该会让文言文这一考点成为高考成绩的增分点。
  一、(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宗子相①集》序
  [明]王世贞
  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幹角立。爰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挟吴生暨天目徐生来。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泠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镬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碔③。余则无以难子相也。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逾津而弃其筏。然雅非子相指也。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驷,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今其篇章具在,即使公幹、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
  ……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所谓“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五类。
  综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本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文言实词主要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但考查比较多的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2)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一般要求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其中“不正确的”一项。对实词的理解在文言翻译中也有考查。
  一、掌握五类常考的文言实词
  (一)一词多义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以“引”为例:
  意 义 例 句
  本义 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申义 牵、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拉长 引吭高歌(成语)
  抽、拔出 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
  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拿 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带领 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
  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延请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 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时小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高考命题点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每小题4分)
  1.判断“其”在文中的意义。
  狐谓狼曰:“羊肉①其鲜乎?君②其有意,叼③其一而啖之,得饱④其口福。”狼曰:“⑤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君,⑥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⑦其无闻邪?⑧其畏主人邪?及⑨其嬉逐,愿为一雪⑩其耻,君⑪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⑫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而去。   
  答:                                    
  答案:③④⑥⑨⑩这五个“其”均用作代词。③相当于“其中的”;④相当于“自己”;⑥相当于“它们的”;⑨相当于“它们”;⑩相当于“这(个)”。
  ①⑤⑪⑫均用作副词。①表揣测,大概;⑤表示加强语气;⑪表祈使语气,一定;⑫表反诘,相当于“难道”。   
  ②⑦⑧三个“其”字,均用作连词。②表假设,如果;⑦⑧表选择,是……还是……。
  2.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①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笑也。然②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③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④于昔。吾乡之美已闻⑤于四方。世人皆欲老⑥于吾乡,此乃多人言⑦于我也,非吾杜撰耳。⑧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⑨于是,不亦乐乎?
  答:                                    
  答案:①助词,凑足音节;②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③介词,可译为“到”;④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⑤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