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教案(4份打包)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第一节整体感知教案新人教版.docx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传记文体知识教案新人教版.docx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实用类文体知识附录教案新人教版.docx
(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部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第二节信息筛选整合与归纳概括教案新人教版.docx
第一节 整体感知
对应学生用书p221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湿度(%)
寿命倍数
温度(℃)
一年平均湿度(%)
70 50 30 10
35 0.14 0.19 0.30 0.68
25 0.74 1.00 1.56 3.57
15 2.74 5.81 9.05 20.70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
……
第二节 信息筛选整合与归纳概括
对应学生用书p225一、信息筛选与整合
筛选与整合信息是阅读的一项基本功,此点与论述类文本要求基本相同。所谓“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就是根据阅读目的进行取舍,辨别正误,略过无关信息,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信息,或对某一观点、信息等重新排列组合,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有快速识别、分类整理、合并提取的思维习惯和水平。
1.信息筛选与整合的原则
筛选整合信息时需要遵守一个重要原则,即尊重信息,要处理好“文本信息”与“自我信息”的关系。筛选整合出来的信息相对于文本本身来说,必须是“原生态”的。不要以个人所获的知识取代文本事实,更不要以个人的是非为是非。
2.信息筛选与整合的方法
(1)善用“比对法”
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在选择题中非常常见。有的选项会对原文内容进行信息的等值转述,这就要求考生将选项中的词语、句意与原文信息进行比对,看是否表述一致。
①比对词语。考生要注意分析选项在对原文句子改造的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动了哪些词,增添了哪些词,改造后的句子是否与原文的意思一致。如2019年高考全国卷III第5题C项,“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与原文“以维护共享秩序”的表述不符,“建立”和“维护”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了。一般而言,选项中最值得考生优先比对的词语有:a.指示代词(如“它”“这”等),比对这些指示代词在选项中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b.范围词(如“都”“所有”“有些”等),看这些词是否有随意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的现象。c.概率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这些词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的关系或存在说法过于绝对的问题等。
1原文:在隧道里或是更加糟糕的天气环境下,自动驾驶汽车不能依靠手机信号连接,因为相较于对4G的影响而言,雨水或极高湿度所导致的5G信号失真程度甚至可
……
实用类文体知识附录
一、传记
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由他人撰写的。根据篇幅的长短,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的”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2.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属于应用文体,其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因此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传记文体知识简图:
二、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人物访谈和新闻评论等。消息是指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新闻报道,一般包含标题、导语、主体
……
第二部分 连续性文本阅读(传记)
对应学生用书p234一、传记文体知识
参见p416实用类文体知识附录“一、传记”
二、传记的阅读要点
1.注意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不允许有任何夸张与虚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同学们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
2.注意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完全取决于内因,他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3.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读者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4.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