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420字。
古诗词鉴赏专题
根据(珠海2月模拟、执信中学2月检测、闽粤赣三省十二校联考、华南师大附中月考(三)、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周测试卷1、2;语文月刊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题1、2;顺德区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汇编而成
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2月模拟语文试卷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5.(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①,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②,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释】:①浑,完全,简直。漫与,随意付与。②焉得,怎么找到。陶谢,陶渊明、谢灵运,皆工于描写景物,故想到他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杜甫自道其创作经验,该联体现了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B.颔联杜甫自谦之语,写诗已不再琢磨,全是随意付与,春光明媚,花香鸟语,快乐异常。
C.颈联呼应题目“江上值水如海势”,虽写江水,只是轻轻带过,借水槛浮槎写海势。
D.尾联以一“焉”字,即巧作转折,融注新意。借陶谢之手,表达自己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2)尾联诗人借用陶谢典故,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的作用。需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典故,分析诗人感情。
【解答】(1)D.“表达自己回归大自然的情怀”分析有误。这里只是说希望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那样工于描写景物,显示出诗人对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诗人没有归隐之意,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也不可能选择归隐。
(2)首先理解尾联的大意:诗人说怎么能够学得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善于描写景物的技巧,与他们一起畅谈作诗畅游。当然“焉”字本身带有反问的语气,怎么能学得?表现出对二人写景技艺的赞叹,自愧不如,同时也传达出想要与志同道合的两人出游吟诗的强烈愿望。另外此联内容与首联相呼应。首联说自己平时喜欢琢磨寻觅好诗句,一定要答到惊人的地步。两联遥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对诗歌技艺的不懈追求与严谨的作诗态度。
答案:
(1)D
(2)①怎么能找到才思如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和自己一起作诗述怀。
②诗人用一“焉”字,自谦自己不如陶谢这样写景状物的妙手,表达了与志同道合之友作诗游玩的期望。
③与首联相呼应。侧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著追求与严谨的创作态度。
诗歌译文:
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广州市执信中学2月检测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小题。
武陵春 宋•毛滂
正月十四日夜孙使君席上观雪,继而月复明。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剩落瑶花杉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