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24210字。

  2020年湖北省夷陵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一)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3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技术时代的文化问题
  技术一方面提高了生产カ,丰富了人的日常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技术与人文生活之间的日益分离,我们知道在古代社会,科学与人文尚未明显分化,因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即“六艺”——礼、乐、御、射、书、数,这其中的“御射”就是一种技术要求。古时候人被要求“全面发展”,既要懂礼又要懂乐,还要懂得射箭、赶车、书法、数学等知识古希腊,数学、几何学是被归为人文学科领域的。由此可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这个大树上既有科学,又有技术以及人文。要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实际需要去开发人的潜质,塑造人格。这就为古代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物质前提,每个人能够学习到各种技能,以适应有机的社会生活,唯其如此,古希腊才涌现出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一方面,分工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出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体现着社会的发展程度;但另一方面,分工却又将人束缚在某个固定的职位上,无暇顾及其他,久而久之导致了人的片面性发展。而且,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开始了越来越分裂的态势,自然科学越来越专业化,技术理性主宰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文关怀让位于商业利润以及人的各种欲望追求。
  当工业技术文明处在上升的时期,人类欢呼雀跃,憧憬着理性与技术能让人类渐入佳境,过上美好生活,但冷静思考我们会看到,人类性在今天也的确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有人曾统计,20世纪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远高于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并不是包治社会百病的良药,不能包打天下,因为它只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限问题,而人类生活中的更多问题如精神与社会问题,科学技术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人是一种二重性存在,我们每个人既有肉体,也有心灵。人既需要人文,也需要技术科学。技术和人文对应于不同的需求层次。自然科学从总体来讲,就是满足人的肉体和生理需要的学问;而人文学科是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需要的学科,其表达的是人的方向性、目的性关怀,是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求。
  我们发展科学技术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生活,但是它不能解决人的心理精神问题,爱因斯坦就曾强调了人文和科学之间的相辅相成性,认为“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瞎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瘸子”,其实宗教的力量就是人文的力量,这也就表明科学一定要有方向,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是通过人文来确定和实现的。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为的划分,而不是世界的真实因景。所以哲学家海徳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因为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
  (摘自邹广文《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社会,科学与人文尚未分化,因而是能够融洽共存的,譬如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就要求学生掌握“六艺”。
  B.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导致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并最终导致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彻底分裂。
  C.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不能包打天下,不能包治社会百病,它对人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D.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统一的世界;人文和科学相辅相成,人文通过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来确定和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开头提出论点,主体部分从社会分工、技术的作用有限、人的需要三个方面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
  B.第一段举中国古代的周王官学和古希腊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自然科学与人文原本是整个人类的知识之树统一的整体的观点。
  C.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人类生活中的更多问题如精神与社会问题,科学常常是无能为力的。
  D.从语言上看,本文的语言既有严密的逻辑性,又有说理的形象性,其中多处比喻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可以提高生产力,从而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这就说明社会的发展程度越高。
  B.目前,科学技术只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限问题,但从长远看,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
  C.人具有二重性,既需要人文,也需要科技。人文可以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D.生活世界是人文和科学相互统一的世界,所以海德格尔主张要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找回人与世界的原初关联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受丑闻影响,瑞典文学院决定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自1901年创设至今首次因非战争原因取消颁发。
  瑞典文发布的信息显示,原委员会中的18位院士将有7人被替换,新的委员会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瑞典文学院对于度过信任危机以及重树公信力的决心。
  尽管诺贝尔文学奖已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文学奖,但瑞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