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40字。
第二单元 六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B.曾益其所不能
C.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D.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答案】D(A.“女”通“汝”。B.“曾”同“增”。C.“慊”通“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B.岂不诚大丈夫哉
C.所以动心忍性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答案】C(A.“浩然”古今义均指正大刚直。B.“大丈夫”古今义均指有志气或有作为的男子。C.“动心”古义指使他的心受到惊动,今义指思想、感情发生波动,多指产生某种动机、欲望等。D.“安乐”古今义均指安宁而快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B.饿其体肤
C.征于色,发于声 D.空乏其身
【答案】C(A.“苦”,使……遭受困苦。B.“饿”,使……受饿。D.“空”,使……受穷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C.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D.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答案】C(C.与例句的“举”都是“被提拔”之意。A.抬起。B.拿。D.发动)
5.下列对“舜发于畎亩之中”一章内容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人才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造就,所以人们应正确面对逆境。
B.选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C.孟子采用正反对比手法进行论证,使中心论点突出而鲜明。
D.孟子的观点启示我们,人一方面要经得起苦难,要在苦难面前看到希望;另一方面也要经得起安乐,在受到荣华富贵的诱惑时,把握好自己,不丧失向上的意志。
【答案】A(说法太片面,孟子在承认客观因素对人成才的影响时,也强调了主观因素的重要性)
二、课内阅读
阅读“敢问夫子恶乎长”至“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塞于天地之间 塞:充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