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270字。
2020年吉林省白城四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3月份)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荀子在《劝学》中用木材的直与曲来阐明人们要接受约束并不断学习的道理,接着又用假设的语气“ ______ ”,进一步指出木材不会再挺直的原因是“ ______ 。”
杜甫《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句子是“ ______ ”;描写沙漠冰封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红楼梦》是反映明清之际女性诗歌教育的绝佳典范。从红楼女子的诗教,我们可以窥探出中国古代诗教在女性身上绽放出的零星光芒。
女性美德的培养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处于矛盾之中,虽有一些开明之士从“由礼而通诗”的角度肯定女子研习诗文,但只有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认为教女子识文断字有助于“见礼明透”。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体现出对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反击。红楼女子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唯有在诗词面前,她们有了乐趣,有了美好,有了平等,有了尊严。
红楼女子能接受到包括“诗教”在内的良好教育。元春入宫前自幼系贾母教养,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