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老高考地区适用 专题八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随堂练习)
专题8.ppt
考案 (14).DOC
考案 (15).DOC
练案 (30).DOC
练案 (31).DOC
练案 (32).DOC
考案[14]成语、病句、标点符号与句式表达连贯(一)
(2020•邯郸重点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是在古今中外________的书籍中淘洗出的精品,经受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从不同视角的审视和________。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在上海书展期间发布了“2019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经典阅读指数”,数据显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范围比较狭窄,( )。其次是经典阅读愈加浅层化。具体表现为快餐式和功利式的阅读,人们越来越不愿认真、耐心阅读,而转向浏览网页式的跳读和浏览,经典往往读得________。最后是缺乏经典阅读的氛围。学校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和技能掌握,校园缺乏人文内涵。同时,家庭普遍缺乏读书氛围,不读书、读书少的家长不在少数。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指出,经典不是死的________,它是有着强大活力、能参与到当代文化建构、并深刻影响到人类灵魂的文化遗产。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个体产生成就感或归属感,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者进取的力量。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浩如烟海 诠释 支离破碎 标本
B.汗牛充栋 诠释 分崩离析 标本
C.浩如烟海 解释 支离破碎 范本
D.汗牛充栋 解释 分崩离析 范本
【解析】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前者偏重于广繁丰富,更符合语境。诠释:说明,解释。解释:分析阐明;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诠释,书面语,在程度上较解释更广、更多一些;解释,口头用语。此处用“诠释”更好。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分崩离析”不合语境。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教学、研究用的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样品,也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范本:可做模范的样本,多指书画。“标本”符合语境。
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尽管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已不足三成,而从来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有三至四成
B.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尚不足三成,而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
C.竟然有三至四成的学生从来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不足三成学生经常阅读文学类经典
D.从不读哲学、教育学和法学类经典的学生有三至四成,况且常阅读文学类经典的学生也不足三成
【解析】 承接上文“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范围比较狭窄”,所填句应扣紧“经典阅读的范围”。A项,关联词“尽管……而……”使用不当,与句意不符。C项,后句未强调经典阅读的范围比较狭窄。D项,关联词“况且”使用不当。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人们从经典中不仅获取知识,更获得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为个体提供心灵上的抚慰或进取的力量,使个体产生归属感或成就感。
……
练案[30]第五板块
专题八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学案一 辨析近义词语优劣
一、专项练习
1.(2019•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D )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________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________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________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
B.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
C.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杂居
D.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
【解析】 “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故选D。
2.(2019•天津卷)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 )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幕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泻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幻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A.飘洒 瞬息万变 出神入化
B.散落 瞬息万变 鬼斧神工
C.散落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
D.飘洒 浩如烟海 鬼斧神工
【解析】 ①“飘洒”,飘落,从上往下散落;“散落”,分散地往下落。第一处是形容“一缕”“彩虹光带”,“飘洒”能体现其飘舞落下之姿态,应使用“飘洒”。②“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前者形容变化快、多,后者形容丰富,且后者主要形容文献资料。第二处是形容“景象”,且后面说“变幻莫测”,强调变化之多,应使用“瞬息万变”。③“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艺非常精细巧妙,好像不是人工所能制成。第三处是把大自然比作画家,突出其技艺的绝妙,应使用“出神入化”。故选A。
3.(2018•江苏卷)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C )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________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________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