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50字。
《作业推荐》——核舟记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楫(jí) 黍(shǔ) 椎髻(jì) 篆章(zhuàn)
B.虞山(yú) 糁(sǎn) 罔不(wǎng) 峨冠(guàn)
C.弥勒(lè) 贻(yí) 壬戌(xū) 矫首(jiǎo)
D.衣褶(zhě) 髯(rán) 器皿(mǐn) 箬篷(ru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B.guàn——guān。故选B。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D项的停顿不正确,正确的停顿应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具答之。
B.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C.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考试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A项“具”同“俱”。B项“衡”同“横”。C项“诎”同 “屈”。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经)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D项有误,“曾”的意思应该是“竟然”。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石青糁之
C.居右者椎髻仰面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的“冠”是名词作动词,带着高高的帽子;
B.“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C.“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锥形发髻;
故选D。
6.下列对《核舟记》一文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具体摘述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目的是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
B.苏黄是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约束,佛印是和尚,不受这些的约束,所以神气质各不相同。
C.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的本文作者“简核桃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D.“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前者叙述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