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1山水田园诗含解析.doc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2羁旅行役诗含解析.doc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3赠友送别诗含解析.doc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4边塞征战诗含解析.doc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5咏史怀古诗含解析.doc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6咏物诗含解析.doc
专题01 山水田园诗
一.山水田园诗概说
1. 山水田园诗特点
中国的写景抒情诗传统可谓源远流长。中国人自古崇尚“天人合一”,他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丰富多样的情感。而在写景抒情类诗词中,山水田园诗又占绝大多数。山水田园诗严格说来可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其中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山水诗起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的开创者则是晋代陶渊明。山水田园形成“诗派”是在唐朝,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许多诗人都创作过此类诗歌。
2.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情感主旨:
①.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春的喜爱之情,惜春之情)。 例:李白《望庐山瀑布》
②. 对归隐、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例: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 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归隐的期待。
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④. 对农人辛勤耕作的赞美,对农人辛劳的同情与感慨。(注:此类作品不是典型的山水田园诗,但是因为其描写的主要内容也是田间生活,所以把它归到这里,便于学生记忆。)
3. 山水田园诗的常见艺术手法
①. 借景抒情:所有的写景抒情诗中几乎全都有此手法,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以“哀景写哀情”和“以乐景写哀情”两种。
②.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视听结合等。 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③. 比拟:在古诗词中,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拟人即物带上了人的感情或动作,拟物又包括两种,一是把人拟作物;二是把此物拟作彼物。 例: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④. 比喻 例: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⑤. 多角度描写/侧面描写:所谓多角度描写,即调动各种感官,对景物进行描写。例:已讶衾
……
专题03 赠友送别诗
一.赠友送别诗概说
送别诗,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交通不便、通讯滞后、社会混乱等,另外,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远走异域,都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等字样。
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
地点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渡口、阳关、灞桥等
时间意象:黄昏、傍晚、月夜等
景物意象:芳草、杨柳、笛声、远山、酒、船、歌等。
1.夕阳、日暮、月夜。——时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暮色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另外,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送别地)
长亭: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诗句之意。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
……
专题06 咏物诗
一.咏物诗概说
1. 咏物诗定义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作品。
2. 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的异同比较
咏物诗是以物为描写对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抒情,所以与写景抒情诗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 咏物诗和写景抒情诗都是以自然界的景物为描写对象,且都是借景/物以抒情,表达诗人的情感。
②. 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抒情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③. 从写作目的上,咏物诗是节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写景抒情诗是描写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而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咏物诗歌咏对象示例
①. 菊花:菊花常被赋予高洁、坚强、淡薄等意义,是隐士的代表。例: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②. 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也是冰清玉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的代表。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卜算子•咏梅》)
③. 竹:竹挺拔而有节,坚定顽强,不屈不挠,是君子品格的象征。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④. 柳:柳一般作为春天的代表植物,多用来表现春天的美,但也有诗人根据柳的其他特点来表达不同的感情。例:贺知章《咏柳》&李商隐《柳》&曾巩《咏柳》
⑤. 在创作实践及高考习题中,出现过的咏物对象还有各种花卉(海棠、杜鹃等)、鸟类(画眉鸟、杜鹃鸟等)、山泉、雨及动物等,其象征意义也复杂多样,应针对作品做具体分析。
4. 咏物诗的常见情感主旨:
①. 表达个人品质、节操与志向(包括政治志向),此类作品占咏物诗的绝大多数。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