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中国天眼”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docx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docx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文化传承”连续性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docx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附答案解析.docx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三附答案解析.docx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①推广普通话进入了从普及到提高或者是既普及又提高的新里程。
②普通话的推广是与时俱进的:1955年,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提出的方针是“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57年,这个方针增补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推普方针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新世纪大体还是延续着这个方针。
③现在,普通话的“大力推行”与“规范使用”要更加有力、更加深化地结合起来、融通起来,要日益注重和不断提升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性、标准性和审美性。
④首先要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通话水平。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既可以有效地引领全社会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又可以有效地带动更广泛的普及。这就要把普通话测试进行得更有成效,其要求应有所提高,比如有些省市考虑把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的要求提高一个等级,或者对青年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求相应地提高一个等级,如此等等。同时,普通话水平测试也要向更多职业岗位和社会阶层扩展,尤其是对公务员和服务行业更要提高要求。
⑤普通话的推广要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衡量其水平的根本指标就在于合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现在已经研制和颁布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已有200多项。但是,其中不少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在社会上的知晓率和执行度并不高,甚至是极低的。所以,对普通话规范标准的宣传和推行亟待加强,要让人们对普通话的规范标准有所了解和认知。
⑥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就在于对普通话能自觉地、有效地加以“规范使用”。而普通话使用的规范,有着两个层面:一是语言本体结构的规范,即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规律的呈现;二是语言社会使用的规范,即语言交际的伦理原则、礼貌原则、情境适应等修辞语用规则的显示。普通话的规范使用,是形成和实现社会语言生活和谐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体现和表征。诚然,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不是阻碍语言的发展变化和遏制语言的修辞创新,而是有助于引导语言的健康发展和有效地进行修辞创新。而经典就正是这种规范的生动体现和修辞创新的真正榜样,所以要向经典学习,展开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从经典中人们会发现:语言的使用,“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⑦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是当今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建设的总纲。在这个总纲的指引下,普通话的推广应该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在提高的引导下积极普及。对于那些普通话普及率还只有40%左右的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更要大力推广,积极普及;而对于相当多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则要注重逐步提高水平。让我们致力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水平,使祖国的语言更加丰富、更加精致、更加优美。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9月10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对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要求越来越高。
B.当前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规范使用普通话,不能顾此失彼。
C.为了提高普通话测试的成效,必须逐步提高教师、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等职业语言工作者的普通话水平。
D.对于普通话普及率高的地区,要做的工作不是普及,而是提高的问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加强对常用的、重要的规范标准的宣传和推行,才能提高合乎普通话规范标准的程度。
B.如果经常开展经典朗读、诗词吟诵、演讲比赛、咬文嚼字等活动,就能提高普通话的水平。
C.使用的普通话具有规范性、标准性和审美性,就可以称之为“美丽”的语言。
D.如果每个人都能自觉地使用规范的普通话,那么汉语就能健康发展。
3.应从哪些方面提高普通话的水平?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我国通用语言的普通话已经基本普及,现在到了规范使用,进一步提高的阶段。
B.教师、演员等是职业语言工作者,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决定了全社会的普通话水
……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中国天眼”连续性文本阅读】
【主题解说】
2016年9月,“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正式落成启用。这是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怎样一种装置?究竟能探索宇宙有多远?它会给中国空间探测能力带来哪些变化?读了下面两篇文章,你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都说南仁东20年做了一件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人称“中国天眼”。他是这项大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人称“中国天眼之父”。而该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是他的学生。那么,他们造出来的“中国天眼”,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天眼?
首先我们还得追溯到望远镜的发明历史。我们知道天文望远镜,主要有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此外还有红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望远镜。最初的天文望远镜是光学望远镜。1609年,45岁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一根管子两端装了两个镜片,对着月亮一看,看到了环形山,从此有了现代天文学。早年的电视,收不到信号,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雪花闪烁。这是电磁波信号,包括来自太空的射电辐射。193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卡尔•央斯基,研究长途通讯中的静电噪声时,发现银河中心持续的射电辐射,从此有了射电天文学。格罗特•伯雷应聘贝尔实验室失败,1937年在芝加哥附近的自家后院,制造出第一台射电望远镜。这两个小伙子,取得如此重大成果时,都只有二十多岁。
天文学家都想要很大很大的“锅盖”。以前屋顶上经常会看到“锅盖天线”,口径越大,电视画面越清晰。射电望远镜的“锅盖”,也是如此。所以世上的射电天文学家,都想有大口径“锅盖”,提高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当年伯雷制造的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直径是9.45米。美国20世纪60年代在波多黎各建造了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口径305米,在老大位置上坐了数十年。口径100米的射电望远镜,有德国波恩附近的埃费尔斯贝格射电望远镜,以及美国格林班克射电望远镜。而“中
……
2020高考语文复习练【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二
(用时:20分钟 分值: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0分)
精英文学不是一个固有的静态模式,而是一个过程,一种在历史的相对稳定状态中的变异与前趋的文学形态。精英文学的最大特征就是先锋性,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上的异质性,表现在对既成权力叙事和主流话语的叛逆性上;二是艺术上的前卫性,表现在对已有文体规范和表达模式的破坏和变异性上。这种叛逆性和变异性,往往是以反文化等较为激进的方式进行的。在文学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变革的因素是永远存在的,而异质性和前卫性的激变却不常有。不过,也唯有这种激变,才构成精英式的文学现象。
可见,精英文学并不等于知识分子阶层的文学,而主要指比较纯粹意义上的人文知识分子所构建的某种独特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照法国尤奈斯库的解释,指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先驱现象,它在与现实关系的问题上,跟“反对”“决裂”具有相似的含义。当然,他们这套话语体系有时也会染上脱离大众或学院派的偏见,带有一定程度的贵族化、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中国现代精英的前身,就是传统社会中居于“四民”之首的“士”。他们是经典的解释者和传播者,用道统控驭政统,发挥着价值范导的功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启蒙激活下,由士人演变而来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打破了封建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在自身的实践过程中,渐渐获得了现代性内涵。五四运动就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及其文本现代性转换的仪式。当时新兴的现代出版报业和现代教育,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初具雏形的“公共空间”。尤其是现代教育中的大学这样一种崭新的社会机构,它既在国家权力体制之内,又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很自然地成为一种特殊的反文化集合点——不仅成为批判主流意识形态的基地,在某些时候也成为抵制商业化浪潮的基地。五四时期开始出现的以大学为中心聚集地的精英文学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左右或改造现代中国的主要精神文化力量,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在中国这样的传统政治和社会力量强大的国家里,大学恐怕是最强大、最集中的反文化的策源地了。不过,精英文学并不是这样的“反文化”所能完成概括得了的,况且大学本身也非常复杂。尤其是当新文学从文学革命推进到革命文学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出现了“真空”,随着文人的大量从政和文学政治化的盛行,文化批判力量变成了政治力量。于是,精英文学成为新的意识形态模型的提供者,文学的政治功利性被高度强化了,而文学原有的文化批判力却被削弱了。(选自吴秀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有删改)
1.下列对“精英文学”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精英文学具有思想上的异质性和艺术上的前卫性,并处于激变的过程之中。
B.精英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这种话语体系与知识分子阶层的文学无关。
C.精英文学与现实保持着“反对”“决裂”的张力,具有叛逆性和变异性。
D.精英文学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它有时会染上脱离大众或学院派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