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7张,教案约4500字。

  《拟行路难》(其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3 .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1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 .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 :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交流有关“人生之路”的感想,谈一谈自己对“人生之路”的理解和感受。
  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
  2.提出课题,坦陈本诗难学,但必须知难而上。
  本诗是一首成人诗,同学们可能难以感受。
  3.提出问题:试结合之前一定量的诗歌学习,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明确: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一、读懂大意
  求:明确体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读懂大意之体裁:联想比较学过的诗歌体裁和乐府古诗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文是第四首。
  2.读懂大意之读音、节奏;
  3.同位合作,根据大意试背诵 。
  二、知人论诗
  交流有关鲍照的生平经历和写诗的背景
  (一)鲍照的生平
  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山东东海(治所在今郯城);一说山西上党(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二)鲍照的人生道路
  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 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